第一百九十五章 裏應外合(1 / 2)

墨離部與巴老刀部在行進至陶家莊時忽然遇上叛軍,隨即與遭遇的叛軍穆小山部展開激戰。

孔有德圍攻諸城,生怕朝廷從其他地方調來援兵支援諸城,故此在離城二十餘裏的陶家莊布下一支偏師,負責攔阻朝廷來援的官兵。

陶家莊這個地方,多高山大嶺,樹林沼澤又密布其中,不宜展開大規模衝鋒,尤其是不利於騎兵作戰。

墨離、巴老刀正是在一個當地人叫做落魂穀的山穀中與埋伏在此的穆小山部叛軍遭遇的。

墨部在前,巴部在後,開始是兩部人馬追逐著前進的,因為當時墨部扮演著“叛軍”的角色。

也是機緣巧合,屬蕭陽部下的原萊西城叛軍守將楊守禮首先發覺了兩旁樹林裏的不對勁,因為他在其中的一棵樹上麵發現了叛軍用來警示友軍防止友軍誤入陷阱的一種記號!

得到稟報的墨離急忙命令部下去掉身上的叛軍裝扮,以防止被後麵的友軍誤當作叛軍射殺。然後,加強戒備,避開叛軍所設的陷阱,繼續推進。

這裏是前往諸城的必經之路,否則就要饒道幾十裏從西南的穀安鎮進入諸城。

剛進入落魂穀,在此設伏的穆小山部叛軍立即開火,借著地形地利的優勢,阻擊南下的新遼軍。

由於早有準備,因此叛軍的突然襲擊並沒有給新遼軍造成多大的殺傷,反而暴露了他們的位置。新遼軍士兵紛紛就地尋找掩體,躲避叛軍箭矢火銃的同時,也不時抽空還擊起來,一時激戰正酣。

由於該處地形狹窄,兩旁均是密林高山,所以新遼軍雖然兵力占優(加上後來連一秋率領的兩千人馬,投入戰鬥的新遼軍共有八千餘人),但是實際能夠直接參戰的卻隻有三千餘人,因此兵力上的優勢並發揮不出來。

唯一的優勢便是勝在武器精良了,墨離部新遼軍幾乎人手一支燧發槍,火力強大,加上還有手雷等武器,給叛軍造成了不小的殺傷。

激烈的戰鬥驚動了孔有德,得知朝廷援軍來了數萬人馬後,孔有德大吃一驚。雖然自己手下亦有六七萬之眾,不過孔有德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明白自己手下這些烏合之眾的實力是難以抗衡數萬精銳大軍的。

目前諸城又尚未攻下來,若是攻下諸城倒是可以憑借城牆拒敵。若是不能阻住官兵,到時自己在城下猛攻諸城,官兵援軍與城裏的守軍合擊,自己可是要腹背受敵。

想到這裏,孔有德連忙派部將陳有時率領四千部下前往增援。

陳有時也是原東江舊部,毛文龍死後,跟孔有德一道投奔登萊巡撫孫元化,在孔有德帳下做了個遊擊。起兵造反後,孔有德任命其為副將,頗得重用。

陳有時帶著四千叛軍趕到陶家莊的時候,戰鬥已經進行到白熱化的階段,雙方傷亡都挺大。

叛軍有地形之利,而新遼軍則勝在火力猛,互有優劣。但是由於兵力施展不開,所以新遼軍盡管有著三萬多人,後麵的人卻愣是毫無用武之地,隻能幹著急。

墨離不得不佩服對方所選的這個地方實在是阻擊戰的絕妙地點,兩麵皆是險峻的高山懸崖,根本無法迂回包抄,確實是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眼看著天色漸近黃昏,將士們的進攻卻依然毫無進展,墨離、曹變蛟等人均是暗自著急不已。不得已,墨離隻好讓將士們撤了下來,再做計較。

這邊墨離、曹變蛟等人著急商量對策的時候,十多裏外的諸城城中,守軍主將望著城外的叛軍亦是愁眉不展,唉聲歎氣。

駐守諸城的正是剛剛上任的山東巡撫朱大典。他也是倒黴,剛上任,屁股還沒坐熱,好不容易從兗州、濟南等地調集了數千大軍一路東進,想要和已在登萊一地的高起潛、祖大成部一同將孔有德圍困在萊陽、即墨一帶,慢慢剿滅,可誰知孔有德叛軍發展太快,大軍剛行進到諸城,就被孔有德六七萬大軍圍住了......

朱大典率兵在諸城憑城堅守了兩日,折損了不少士兵,急得他嘴角起泡,頭頂冒煙。若不是諸城城牆還算堅固,城中物資儲備也齊全,恐怕他都不知道能堅守到什麼時候。

他們這支軍隊本來就是去支援登萊平叛的,現在反而被叛軍圍困在了諸城,說出去都丟死人。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們被叛軍圍城困住了,朝廷並不知道!

也就是說,他們連傳消息出去請求援兵的機會都沒有!

如果朝廷遲遲不知道他們被圍困的消息,自然也就沒有援軍來救他們,若是等到別人發現,這時再來組織援兵的話,隻怕黃花菜都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