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以開放(open)代替沉溺(obsessed)
沉溺自苦,無法自拔,往往因為隻看過去,永遠都在悔不當初,隻膠著在失去,難免終日喪誌。試想一個開車的人不往前看,隻執意用後視鏡是多麼危險的行為!身後美景已是過眼煙雲,前窗開放的是未來的新可能。
開放心胸才能止痛。開放三帖:
1.找回愛自己的力量:每天列出三件欣賞自己的地方,比如“仍維持生活的常軌”、“理性的溝通能力”、“可以微笑”、“願意自省”等。
2.保持與外界連結:跟別人分享經驗,聽演講、讀書,了解別人的複原曆程,參加社團等休閑活動,都可以找到不同的應對方式。
3.對美的事物開放,洗滌心靈:大自然、音樂、詩詞,都是療傷良藥。以先人為師“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愛的路上,瀟灑走一回。
V.以得勝(victory)代替受害(victim)
失戀者常以受害者自居,有時以受苦做自我懲罰,有時以苦肉計懲罰對方,或企圖挽回,其實失戀並非真正的問題,我們如何麵對和回應失戀的局麵才是考驗,有些人成了受害上癮,自艾自憐,開口閉口都是別人負他,搞悲情無濟於事,隻會削弱自己的力量。這樣的心態對自己傷害更大,不得不警惕。
跨出受害角色,要靠重建認知三帖:
1.失戀並非失敗。戀愛在於兩情相悅,回顧戀愛中的點滴,彼此都是成人,各自有該負的責任,變調是雙方的互動結果,雙方都有責任學習和平分手,甚至快樂分手,過程雖痛,仍可雙贏。
2.失戀調適,要建立“正向分離”的觀念。也就是分手除了充滿焦慮、痛苦、害怕、悔恨、不舍,它也可以是坦然、有準備、感恩和彼此祝福的。勉強沒幸福。
3.看到更獨立的自己。分手雖痛苦,卻是一個可以自主、再學習的過程,列出複原計劃和時間表,期待通過且跨越此座柵欄,戰勝失戀的打擊,自己在情緒及生活的獨立上,會更精進。
E.以表達(express)代替爆發(explode)
失戀者要保持冷靜和理性的溝通、自我表達,否則一旦落入非理性思考和衝動,或失去自我控製,心存挑釁,用攻擊暴力采取報複行動,很容易鑄成大錯,後悔莫及。表達有各種形式,當今國際知名的創傷心理治療專家——國際心理治療聯盟理事長,瑞士的Schnyder醫師提供了一個良方,就是每天給自己20分鍾書寫負麵情緒,比如憤怒、悲傷、自責、孤單等,毫不保留地寫下,然後找一個盒子放置,這在心理上有其意義,因為受創如失戀時,很容易情緒泛濫,所以用這方法等同在時間(20分鍾)和空間(盒子)上都設限,完成後就把他當成今日功課已畢,試著放下。
預防不當的情緒爆發,可借助表達三帖:
1.要道歉,昨日之非不要回避,坦然致歉,也原諒自己的無心。
2.要道謝,對方的好、付出,甜蜜的回憶、感情的記憶將仔細存妥收藏,感恩作為青春歲月的注記。
3.要道別,有些分手一方避不見麵,或避重就輕,無法善別將留下疑雲重重,好好道別則幫助雙方負責地為關係畫上句點。
R.以尊重/反省/複原(respect/reevaluate/recover)代替壓抑/退化/怨恨(repress/regress/resent)
戀情不成情義在,失戀的警訊讓自己有機會重新評估自己的核心價值,尊重彼此的過去,尊重自己當初的選擇,反省親密關係中未修畢的功課,虛心受教,如此複原指日可待。反之,有些較不成熟的年輕人,親密關係中過度依賴,失去自我,戀人離去後彷佛也失去自己的完整性,退化到失功能的狀態,或無法化解內心的怨恨,壓抑鬱積,讓生活出現危機。
走出危機,有複原三帖:
1.幽默以對。研究顯示逆境中仍展現韌性的往往是具備幽默感的人,不論用自嘲、自我調侃,都是一種輕鬆的態度,代表打破沉悶的能量。尋求其它人生樂趣,如同學聚會、運動、社團、旅行。
2.正常作息可以增加抗壓能力。找出生活的秩序,失戀常會瓦解我們的生活動力,考驗我們的應變能力,生活優先級要重新列出,嚐試拓展生活圈,給自己複原訂出目標和計劃,逐步向前。
3.尊重生命的不完美。勇於自我修正,以正向思考、心存感激、超越往昔的自己,邁向更平衡成熟的兩性關係,和更健康的人生哲學。
如果每日都服用以上綜合維他命,代表你看重自己,也有能力照顧自己,複原指日可待,傷痛膏藥針對“over”的結束之痛提出療方,要隨身攜帶使用。最終,失戀會是讓你更成熟、更獨立的一段插曲,你終會回到生命的基調中,繼續完成屬於自己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