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診斷室
說到“雞湯”,讓人馬上就聯想到女性在特殊的日子把烏雞和黨參、當歸、枸杞、百合等一堆中藥扔在砂鍋裏煲的“十全大補烏雞湯”。而當女性的心靈遭遇特殊的日子時,喝上幾口“情感的心靈雞湯”似乎也可以達到“十全大補”的效果。
但是,自從心靈雞湯流行以來,關於“雞湯”療效的爭論就相伴而生,甚至有人說心靈雞湯是精神毒藥。這是危言聳聽嗎?如果“雞湯”真的有毒,我們會不會得“愛情禽流感”呢?
微博成了最大的“雞湯砂鍋”
《讀者》雜誌可以稱得上是最早流行的心靈雞湯了,而在傑克-坎菲爾和馬克-漢森策劃創作的暢銷書《心靈雞湯》登陸以後,一個小故事加一段故作深沉的解讀,這種“雞湯型”的表達方式得以確定,一大批“雞湯書”紛紛問世。
微博問世,心靈雞湯迎來了黃金時代。微博140字的特定局限,使心靈雞湯的敘述風格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省略了故事的鋪陳,貌似真理的精華部分直接端上桌麵。就好像一鍋煲好的雞湯,雞骨頭、雞肉和藥渣滓全部扔掉,端上桌的已是純純粹粹的雞湯了。早期《讀者》雜誌呈現的美文式雞湯已不多見,暢銷書《心靈雞湯》帶來的故事型雞湯也退場了,微博時代已經是段子式雞湯的天下。
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雞湯段子在微博上“出鍋”,微博變成了最大的“雞湯砂鍋”。
誰是心靈雞湯的“煲湯婆”
新浪、騰訊、網易、搜狐等主要的微博平台上都有一批“情感分析師”“情感寫手”“愛情專家”或“情感時尚”等等以情感、愛情命名的微博,從數萬到百萬粉絲不等。而草根微博涉及情感和愛情話題的更是不計其數。隨機在新浪微博搜索上輸入“情感”兩個字,顯示的搜索結果為1億多條,輸入“愛情”兩個字,顯示搜索結果為近10億條。關於情感、愛情、婚姻的感慨、體會、吐槽在微博上俯拾即是。大多數博主既是心靈雞湯的炮製者,又是心靈雞湯的享用者,呈現出“全民煲湯,全民喝湯”的磅礴之勢。
如果是親友圈的自娛自樂也就罷了,遭遇情感問題,寫個微博吐槽,舒解心中塊壘,朋友們轉發評論一番,自己也釋然。但那些粉絲數以萬計的大V們卻不同,每一個雞湯段子都有巨大的閱讀量,再經評論轉發擴散,影響不可小覷。他們就是專業或半專業的“煲湯婆”。
心靈雞湯背後的營銷之手
人生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情感問題,尤其以女性為最。所以,針對女性的情感類心靈雞湯最為暢銷。這一類的微博也吸引了大量的女性粉絲。不過,真的有那麼多情感專家在微博上不吝賜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