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大殿,朝堂之上。
龍椅上的李世民,望著殿內的百官眾人,正在與他們商議著,到底該派誰去解決斛薛部的叛亂。
底下的群臣眾人聞言之後,不少都開始極力毛遂自薦。
自我舉薦之聲,接二連三地傳出。
畢竟,這也是一個,能夠讓他們立功的大好機會。
然而,經過了一番絡繹不絕的自薦後,一向沉默寡言的世家大族官員,卻是有人突然從中站了出來。
“聖上,微臣覺得,此事可以放心地派李伯安去!”
一名盧家官員站出來,笑著對李世民抱拳一禮,然後,他又看了看保持沉默的李靖,便接著出聲。
“聖上,李伯安乃是衛國公三子,想必在衛國公的教導下,李伯安肯定精通衛國公的兵書策略。”
“有李伯安出馬,咱們此戰,絕對能夠一舉大獲全勝!”
“更何況,斛薛部叛亂,不過是一事而已,何須興師動眾?勞駕衛國公等公爺出麵?”
“有李伯安出戰,想必就已經足矣!”
盧家官員一臉認真地抱拳。
其他世家官員見狀,沉默了片刻,也跟著出列抱拳,附和道:“臣等附議,聖上,李伯安此子文武雙全,想必對付斛薛部,不過是菜一碟而已。”
“正是如此,聖上。”另外一世家官員,也跟著道,“就斛薛部,何必讓諸位將軍興師動眾?再了,像李伯安這等年輕輩,也需要經過戰場的曆練,他才能快速成長起來。”
“聖上,微臣也附議!”霎時,幾乎所有世家官員,全都跟著出聲建議。
一個個全都打著‘為李伯安好’的旗號,麵不改色心不跳。
龍椅上沉默的李世民,聞言之下不由眼神一眯,眸光深不見底地看了看世家大族眾人,最後,方才停留在李靖身上。
“藥師,此事……你覺得如何?”李世民並沒有語氣強硬,而是帶著商量的語氣盯著李靖。
畢竟現如今,他李世民代表的權力,與世家大族的關係十分緊張。
李世民心中怎麼會不知道,這些世家大族之人,在這個關鍵時候提議,肯定是想對李逸不利?
若是李逸出了事,那麼,李世民就相當於是廢了一臂。
李世民才不會那麼傻,輕易就中了世家大族之計。
因此,李世民將這個抉擇留給李靖。
李世民相信,以李靖的品行,以及李靖的安穩性格,他絕對不會做衝動之事,而且此事,李靖應該也早與李逸商量過。
李靖接下來如何回答,便決定了李逸‘去’或者‘不去’的意誌。
與此同時,百官眾人也看向李靖。
甚至連程知節等人,也是眉梢緊促地盯著李靖,滿臉惱怒,大有一副想要跳出來,罵世家大族眾人一頓的意思。
不過李靖沒有回答,程知節也就先忍住了。
卻見李靖,聽了李世民的問話,方才施施然地走出,抱拳一禮道:“回稟聖上,三郎曾經給老夫過一句話,老夫受益匪淺,老夫覺得可以講給聖上,以及百官同僚都聽一下。”
“哦?”李世民頓時就來了興致。
他沒想到,李靖竟然學會用故事,來回答人以及教訓人了。
“愛卿速速講來!”李世民樂嗬擺手一笑。
程知節等人也來了興致,靜聽李靖之言。
“是,聖上。”李靖見狀,先是抱拳一禮,然後才不急不慢地道,“三郎是如此與老夫的。”
“他,‘自古以來,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可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唯有百姓安康富足,才是治國平下、國之強盛大策!’”
“所以三郎現在,能夠在書院當院長,那便是聖上對他最大的信任,也是百姓對他最大的信任,更是他將為之奮鬥一生的使命!”
完這一番話,李靖便不在言語,保持著抱拳行禮的姿勢。
可是霎時間,當聽了李靖這一番話之後,李世民卻是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同時開始輕聲嘀咕起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唯有百姓安康富足,才施治國平下、國之強盛大策……”
“李伯安這子,當真是看得遠啊……”
李世民不由輕輕搖頭,苦笑起來。
這麼簡單的道理,他當然知道。
他之所以,願意相信李逸,並且讓李逸去當書院的院長,還開設了女子學堂,也是正出於這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