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忽裏台
史嵩之也同時具有這種眼光,自從入仕以後,他幾乎一直都呆在襄陽一帶,嘉定十六年史嵩之差充京西、湖北路製置司準備差遣。 WwWCOM十七年,升幹辦公事。寶慶三年,主管機宜文字,回襄陽府任通判。
紹定元年,史嵩之在襄陽經理屯田,這正是公輸念槐穿越來到這個時空的時候。
史嵩之努力經營襄陽顯然有他自己的抱負,史嵩之成功經營襄陽也的確顯示了他有非凡的才能,他花了很大的精力進行屯田,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為堅固襄陽的防守備足了糧草和兵馬。然後,他耐心地在等待著機會。
史稱:他常常密秘將襄陽地理和撤戍增防的機要情況報告給史彌遠,於是不到十年就成了襄陽的主帥。史嵩之在襄陽作出了不少具有戰略意義的成績,應當是史嵩之自己努力的結果。
因此,史嵩之從他自己的雄心與願望出,都不會讓襄陽府變成不可控製之地。財可以,搗亂不行。
在可能的博弈之中,孟珙的分量還不夠。但孟珙的力量足以壓千斤,可以當一個稱砣來用。
公輸念槐撓撓頭,自己還是心急了些,訕訕一笑,“孟叔,您不必憂心。蒙古人還有兩年才會來,他們正在家裏忙著選大汗呢。我們有時間,把眼前的幾樣兒做好,侄就心滿意足了。”
“嗯?”公輸念槐的一句話,把孟珙的注意力引向了蒙古人,“念槐,你是否知道一些什麼,否則怎麼會如此言之鑿鑿?”
公輸念槐一拍腦袋,哎呀叫了一聲,自己怎麼還沒轉過向來?麵前是兩個宋人,不是後世的人,話要注意哦。一不心,嘴巴一張,噴出一句話來,就能把對麵的人噴個跟頭,一個不好,還會把自己投進漩渦裏去。
公輸念槐拍了拍腦袋,嘿嘿一樂,“孟叔,您忘了?侄與族人一直在海外遊曆,遇到不少西洋之人,他們中很多人的家鄉被蒙古人的馬蹄踐踏成泥,被迫流落在外。從這些人嘴裏,侄了解到了很多蒙古人的習俗。他們的製度與我漢人不同,實行的是一種叫做忽裏台的製度。”
“忽裏台製度?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製度?”孟之經抻著脖子,腦袋從他老爹背後探過來,瞪著眼睛瞧著公輸念槐。可能當聾子的耳朵當煩了,也不顧及他老爹了,開口相詢。
“忽裏台製度有些類似三皇五帝時的部落聯盟大會。噢,這是侄的理解,這樣類比起來,容易理解。是不是真有相似性,侄不是史家,無從考證對比。”公
輸念槐一想到把華夏曆史的一段與蒙古人擺在一起,渾身上下就不自在起來,自我圓寰地又解釋了一通。
“據侄聽來的,這個忽裏台製度還是成吉思汗在確立自己的權威時召集召開的。當然最後還是要看實力,脅迫其他部落的人服從。若有不從者,下場可想而知。在確立忽裏台製度時,鐵木真的實力還未足以壓服各方部族,於是就采取了這樣一種拉壓打的模式。”
公輸念槐瞧了父子兩人一眼,見兩人神色雖異,但都在靜靜地聆聽著自己的話,是不差的。
“此後,曆朝大汗即位,都由忽裏台推戴。蒙古沒有固定的嫡長繼承製,汗位繼承權或由先朝大汗生前指定,或通過明爭暗鬥強取,但形式上總要召開忽裏台,由諸王、貴戚推舉,才能即汗位。新大汗在忽裏台召開期間,照例向諸王大臣頒大量賞賜,籠絡人心,因而忽裏台也成了蒙古顯貴瓜分帑藏的一種形式。”
“即是蒙古人的忽裏台製度一則確立大汗的合法性,獲取各部落的認同;二則確立下一步的決定和宣布重大軍事行動,分派征伐任務,宣布新定製度的會議;三則分贓籠絡,以定各部落的遠近親疏。念槐,是否如此?”
孟珙兩手平放在膝蓋上,把公輸念槐介紹的蒙古人忽裏台製度的內容又歸納了一番。
“啪啪啪,哈哈哈,孟叔好幽默,最後的分贓一甚為精辟,侄認為正是如此。”公輸念槐坐在馬紮上,把身子搖得像風中的草,興奮得臉通紅。
公輸念槐聽到孟珙嘴中的分贓一詞一出,就清楚了孟珙對這些遊牧民族的理解是多麼的深刻。白了,放牧民族就是一群強盜。強一些的強盜壓服另一拔強盜,然後再聯合起來去搶奪財物。茫茫大草原,除了牛羊也沒什麼可搶的,而且人的一生與日常生活,並不僅僅依靠牛羊活著。
總不能總吃燒烤吧,再美的美味吃,也是膩的。於是就想弄口鐵鍋燉肉吃。可是遊牧民族造不出鐵鍋來,怎麼辦?交換!
交換還得用牛羊,牛羊還得用來填飽肚子,牛羊若不足,換了鐵鍋就沒肉下鍋,哪怎麼辦?好辦,動手搶。搶比交換來得快。而且還能搶來比鐵鍋更多的好東西。成本還很低。這樣一來,遊牧民族依然遊,但不牧了,到處搶掠,把其他民族當成了牛羊,供他們役使,驅趕著再去搶更多的地方,劫掠更多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