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神遊時空(1 / 2)

第一百二十章神遊時空

八百七十五年前的除夕夜,精忠報國的嶽飛被趙構和秦檜以莫須有謀反的罪名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時年9歲。 WwWCOM嶽飛臨刑前揮筆寫下“日昭昭,日昭昭”八個大字。

文祥頑強抗元,178年1月日被張弘範擊敗於五坡嶺,吞冰片自殺未死。張弘範將他押往崖山,讓他寫信勸降宋軍,文祥抄下自己的詩《過零丁洋》給張弘範。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掩卷長歎,遂不再強迫。

文祥被囚四年,降元丞相留夢炎前來勸降,文祥不見;降元宋恭帝趙顯前來,文祥北跪於地,淚流滿麵,仰臉朝曰:“聖駕請回”,趙顯無顏以對,廢然而返。最後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出馬許以宰相之位,得到的回答是“祥為宋狀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願一死足矣”。

18年1月9日,47歲文祥在大都(北京)柴市口麵南而跪,引頸就刑,永照汗青。

誰代表中國性格?

元軍鐵騎攻破長沙,嶽麓書院數百書生以赤手空拳相抗,全數戰死,無一降者。

七百多年後,汶川大地震,四川綿竹東汽中學51歲教師譚千秋力抗斷牆,身殉學生。

譚千秋畢業於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就是湖南大學前身!

元至元十六年(179年),張弘範率元軍在崖門(在今廣東新會)全殲南宋殘餘部隊,末代宰相6秀夫身背9歲皇帝趙昺投海,張弘範在崖山石壁刻“張弘範滅宋於此”,高奏凱歌而還。後人在前加刻二字,變成“宋將張弘範滅宋於此”。

崖山海戰,南宋軍民集體跳海殉國,次日海麵浮屍1萬!所以才落下了那句話:崖山之後,再無中國。

中國人,從未認可這句話!

富饒文明、民風柔弱的江南鎮嘉定,曆經“三屠”無一人投降,個個“留不留頭”。

史可法城破被俘,清軍多鐸勸降,史可法:“我中國男兒,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頭可斷而誌不可屈!”慷慨就義,屍骨無存,家人隻好將其衣帽埋在城外梅花嶺作衣冠塚,迄今尚在,後獲諡“忠正公”。史可法母親臨盆前夢見文祥進家門,其後生下史可法。不論這個故事是否傳,史可法都已並肩文祥青史留名。他為國捐軀時比文祥還年輕歲。清朝皇帝乾隆盛讚史可法等明朝忠臣為“完人”:“史可法之支撐殘局,力矢孤忠,終蹈一死以殉。又如劉宗周、黃道周等之立朝謇諤,抵觸僉壬,及遭際時艱,臨危授命,均足稱一代完人。”

明末,江陰人因“剃令”公推閻應元和陳明遇為領造反,二十四萬清軍圍攻這個彈丸城,八十一不下,連喪“三位王爺和十八員大將”,損兵七萬五千餘人。8月日城破,殺紅眼的清軍下令“滿城殺盡,然後封刀”,全城人民連囚犯與妓女在內“鹹以先死為幸,無一順從者”。屠城持續三三夜,死者十七萬二千,僅餘老幼五十三人。

從戰略上講,史可法、文祥、6秀夫、黃淳耀、閻應元做的事情毫無意義。他們保衛的政權,已經從上到下爛透了,他們拚上滿腔熱血身家性命,也根本無法挽亡國狂瀾於既倒。

從人類文明史上講,隻有他們做的這些事情才有意義!沒有他們,談何中國性格!

這些長年在朝的高官不明白國家政權已經腐朽墮落?這些身經百戰的將帥不明白什麼叫做“戰略”?這些飽學之士是書呆子,不知道什麼叫作“意義”?

設想一個隻有張弘範和李成棟,而沒有文祥和史可法的中國!那樣的中國,還可能存在嗎?還有必要存在嗎?

元軍南下,一路屠城,士兵業餘體育活動是比誰砍的人頭多。當時中國北方登記人口四千五百萬,元軍過後,隻剩六百多萬,中原地區赤地千裏,白骨遍野,水井塞滿死屍,致水不可飲。

蒙古滅了大宋,並不證明蒙古強大,而是證明宋朝有問題。

要知道,指揮元軍滅宋的,是河北涿州漢人張弘範。

元軍後來打彈丸國越南和日本都攻不進去,可十幾萬元軍,卻擊敗過一百萬的宋軍,滅總人口過一億的中國,殺人過五千萬!

“啪!”公輸念槐一拍大腿,奮然而起,“嘩啦啦,”酒壇子碰到了腳,一個側身翻倒,骨碌碌地滾著,伴隨著車子的晃動,一時也停不下來,在半封閉的車廂裏,出清越的脆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