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磨盤山之戰(1 / 2)

其實孫祁知道具體的這個森林的戰鬥,而這個戰鬥他卻沒有提及,先是沒有提及的必要,而他對此戰役卻一直藏在心中。 WwWCOM

根據書中記載,具體內容是這樣。

交水大捷後,李定國犒賞將士,厲兵秣馬。但是論功行賞的時候,把原來孫可望的部隊稱為“秦兵”,而他跟隨他的部下稱為“晉兵”,招致不少原來孫可望部下的不滿。

同時對劉文秀收編孫可望潰卒三萬練以備邊之事,也不高興,於是後來召回,使的劉文秀鬱鬱不自得誌而死,嚴重削弱了戰鬥力。

孫可望投降後,向洪承疇獻出了西南地區的地圖,並且告訴了大西軍的具體情況,使清軍摸清了底細

清順治十五年、明永曆十三年二月,清廷決定分三路大軍攻貴:平西將軍吳三桂同都統李國翰領北路軍從川進攻,征南將軍卓布太領南路從廣進攻,靖寇將軍羅托同大學士洪承疇領中路,從南進攻。

本來大西軍應針鋒相對,可此時李定國正在永昌鎮壓王自奇、關有才叛亂,無暇反擊,致使吳三桂陷遵義,羅托克貴陽,卓布太占獨山,構成對南巡的嚴重威脅。

七月,永曆帝任命李定國為招討大元帥,他才開始部署反擊。

先他致書李來亨,讓夔東十三家圍攻,牽製湘楚,然後派馮雙禮、祁三升據貴附近雞公背,拒敵中路,派李承爵壁壘普安黃草,拒敵南路,派白文選據遵義孫家壩,拒敵北路。

這一部署純屬消極防禦性質。

當時形勢是,清軍初入貴,力量分散,如果李定國能集中兵力,攻破一路,戰局可以扭轉。

在指揮上,李定國也中了洪承疇的計。

當馮雙禮要求增兵入黔,出擊貴時,李定國曾接到洪承疇的來信,稱:“某本待罪先朝,誌切同舟,惟俟吳王之至,合兵以聽指揮,無煩王師遠出也。

”李定國不知道真假,延緩增兵,貽誤了戰機。

八月,李定國才率師東進,又趕上雨季,日行止一二十裏,士氣低落。

相反清兵得到喘息之機,實力增強,開始攻南巡。

九月,清廷增派信郡王多尼為三路統帥,進南巡。

至十一月,中路多尼部敗馮雙禮於雞公背。

北路吳三桂都敗白文選於七星關。

南部卓布太部逼涼水井,陷安隆,李承爵戰死。

李定國聞訊,親率主力三萬人與卓布太決戰。雙方在炎遮河雙河口擺開戰場,激烈的盤江大戰開始了。

農民軍英勇阻擊,初戰告捷。

第二,清軍傾巢出動,大西軍疏於防備,又刮起北風,金槍失火,燃起山茅野草,清軍乘火勢猛射,致使農民軍全線崩潰。

清軍攻破了李定國的羅炎、涼水井大營,然後大肆屠殺大西軍和當地百姓,軍民被殺的不下三、四十萬人,李定國的妻子家屬均被卓布太抓獲處死,大西軍精銳部隊受到致命損失。但是,這並未使李定國氣餒,他:“事已至此,還有什麼的呢,我就這一顆忠心獻給大明,死而後已。”

十二月十三日,李定國退回南巡之地中部,永曆帝召開禦前會議,研究今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