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官劉範主張按劉文秀遺表行事,入巴蜀,依靠夔東十三家,經營陝洛地區;
李定國提出撤入原來地區,如果獲勝六詔可以攻下,如果不勝可以進入他國,召集東南亞諸國反清義士,航海到廈和鄭成功彙合,共同進行抗清。
劉範、李定國均主張先轉移,再圖恢複。
但永曆帝的臣僚多為滇人,不願離開家鄉,勳臣沐波、權臣馬吉翔便力主退守滇西,一旦事急則逃入緬甸,永曆帝表示同意。李定**行進止,一以詔敕從事,並不敢堅持己見,隻是對沐波:“公其努力,願無生後悔而終憶餘言也。”
十五日,永曆政權西逃。事先李定國布文告:“本藩在滇多年,與爾人民,情均父子,今國事顛危,朝廷移蹕……爾等宜乘本藩未行之時,各遠遁,毋致自誤”,勸百姓疏散。並命令各營”不得毀其倉廩,恐清至此無糧,徒害我百姓”。一路上他還收撫難民。清順治十六年、明永曆十三年正月初三,清兵會師南巡之都,又立即緊追不舍。
為了保護永曆帝脫離險境,李定國命總兵靳統武領兵四千護永曆帝奔騰越,自己則率精兵六千留永昌阻擊。
二月,吳三桂又在大理敗白文選,氣勢洶洶追來。李定國決心打掉敵人的銳氣,全殲追兵,策劃了他生前最後一次激烈的戰鬥——磨盤山戰役。
永昌境內的磨盤山“內箐深屈曲,僅容單馬”,“定國築柵數道,左右設伏,大營屯山後四十裏橄欖坡,炊食餉伏,令毋見煙火”。
他估計吳三桂必無戒備,便以竇民望為初伏,高文貴為二伏,王國璽為三伏,清軍進入三伏,“尾橫擊之,片甲不令其逃也”。
果不出料,二月二十一日,吳軍追來,其先鋒已進入二伏,卻節外生枝,南明光祿寺少卿盧桂生潛出告密。吳大驚,急令後撤,並炮擊左右伏兵。農民軍出伏作戰,“短兵相接,自卯至午,僵屍堵疊”。
磨盤山戰役有三分之二的戰士戰死,清軍也死傷大半,後退三十裏,包括固山額真沙裏布在內的十八名將官都統被擊斃。
南明遺民劉彬詩曰:“凜凜孤忠誌獨堅,手持一木欲撐,磨盤戰地人猶識,磷火常同日色鮮”。由於李定國率領的大西軍作戰勇猛,使清軍再不敢驕橫窮追。
至於為何李定國當時軍隊會這麼勇猛,誰也不知道,而成了曆史的一個謎題,有人是惡魔附體,也有人是請了蠱惑師,而更有離譜的法是,鬼靈幫助了李定國贏得這場戰鬥。
孫祁更願意相信後麵的哪一種法,因為他認為那白光和驚的鼓聲號角,就是亡靈戰士的戰爭,古老的世界之上是真的存在鬼靈法的,他相信這一切。
至於那最後如雞蛋般大的夜明東西,孫祁不得而知,他認為也是一個強大的鬼靈,隻不過最後饒了他們的性命。
孫祁不知道,可誰又知道,也許那正是李定國的亡魂,或者是其他,總之孫遠和孫祁都不知道那是什麼。
而他知道有一場磨盤山之戰,那場戰鬥離他們不是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