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幾番立功 授職縣尉(1 / 2)

三人連夜領軍去投皇甫嵩,路上非止一日。Ww W COM

劉備趕到皇甫嵩處將自己趕回廣宗,半路遇恩師盧中郎被朝庭問罪,本待陪同恩師同返洛陽,恩師不允,又想返回幽州,路上遇到董桌戰敗,被黃巾軍追殺,領兵殺出,救了董桌,反被他冷遇,不願在他帳下為將,因此再次返回的情況向皇甫嵩細細訴。

皇甫嵩寬解道:“盧中郎本是被宦官陷害,我自上本訴、陳情。剛才接到信報,董桌因戰敗被朝庭問罪撤職,如今有消息,張角已病死,張梁已接其兄之職。如今我與朱中郎將分兵兩路,朱中郎將兵力較弱,你去助他吧!我再為你修書一封,你看如何?”

劉備稱謝。

劉備趕到朱俊處,將皇甫嵩的書信呈了上去。朱俊看信後,對他極是熱情,雙方合兵一處,討伐張曼成。

黃巾領張曼成正在汝南一帶活動,朱俊、劉備趕到時,張曼成正帶領**萬黃巾軍駐紮在山後。

朱俊令劉備為先鋒,張曼成派遣副將高升出馬搦戰。

劉備讓關羽迎敵,關羽提刀縱馬,與高升交戰,不到兩個回合,斬高升落馬。

劉備揮軍直衝過去,朱俊也一齊趕上,黃巾軍大敗,四處逃竄。

劉備望見“張”字大旗,飛馬趕去,張曼成無意交戰,落荒而走。劉備手一箭,射中張曼成左臂,張曼成身子搖了搖伏馬拖槍,慌亂逃竄。

劉備率軍急趕,在南陽堵陽眼看追上,正待圍殲時,突自宛城方向撞上一隊人馬,將張曼成截住,一陣大殺,斬張曼成於馬下,餘部黃巾軍逃入宛城,堅守不出。

朱俊、劉備趕上,方知來人是新任南陽太守秦頡。

三方合兵一處,圍住宛城,一麵差人打探皇甫嵩消息。

探子回報,:“皇甫嵩在蒼亭大敗黃巾,擊潰張梁,朝廷因董卓戰敗,命皇甫嵩取代董桌指揮北軍五軍。皇甫嵩自東郡一直將張梁追到廣宗。

張梁到廣宗時,張角已死,張梁統領眾賊,與我軍相拒,被皇甫嵩連勝七陣,斬張梁於廣宗。又打開張角的棺材,戮屍梟,送往京師。隨後揮軍至下曲陽與曹操一起斬殺張寶,其餘黃巾都降了。

朝廷加皇甫嵩為車騎將軍,領冀州牧。皇甫嵩又表奏盧植有功無罪,朝廷複盧植原官,曹操也因有功,升濟南相。”

朱俊聽,催促軍馬,全力攻打宛城。

黃巾軍新任領趙弘派遣韓忠出戰,自守新野,成倚角之勢。

朱俊派劉備出戰、關、張相隨,來到陣前,韓忠叫陣,張飛出馬,兩人不過十幾回合,被張飛一矛,刺傷右臂,韓忠敗退回城。自此黃巾軍深溝高壘,再也無人出城應戰。

朱俊心急,通過觀察,讓劉備率軍攻打宛城西南角。

韓忠盡率精銳之眾,來西南角抵抗。

朱俊自已率鐵騎二千,直取東北角。

韓忠害怕丟失宛城,急忙放棄西南角,回援東北角,劉備從背後掩殺,黃巾軍大敗,奔入內城。

朱俊分兵四麵圍定,城中斷糧,韓忠派人出城投降。

朱俊不同意。

劉備問:“昔高祖之得下,隻因為能招降納順,大人為何拒絕韓忠投降?”

朱俊道:“彼一時,此一時。當時秦項之際,下大亂,民無定主,所以才招降賞附,借以勸各部來降。如今海內一統,隻有黃巾造反。如果容許他們投降,無法震懾群賊,那些賊寇得利便放縱恣意劫掠,失利便舉手投降,此必長賊寇之誌,並非良策。”

劉備道:“如果不同意叛軍投降,現在又四麵圍困如鐵桶,叛軍請求投降不成,必然死戰,萬人一心,不可抵當。何況城中有數萬拚死之人?不如撤去東南,獨攻西北。叛軍必然棄城而走,無心戀戰,就可以擒敵了,不知大人認為如何?”

朱俊見劉備訴有理,點頭同意。隨即撤出東南二麵軍馬,一齊攻打西******忠果然領軍棄城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