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催、郭汜殺了王允,又差人將王允宗族老幼,盡行殺光,方解了一惡口氣,隨後又想到以後又該怎麼辦。WwW COM
李催再次召集賈羽、郭汜、張濟、樊稠商議。
郭汜道:“既到這裏,不如殺了狗皇帝謀大事,怎樣?”
李催、張濟、樊稠不語,眼觀賈羽。
賈詡勸道:“不可,我西涼大軍經此折騰,已兵疲糧盡,無力再戰。關東諸軍所忌者,不過是皇帝的名聲。如我等殺了皇帝劉協,必受關東諸軍的猛烈攻擊,到時必死無葬身之地。何不奉子以正下?”李催,郭汜意會。
皇帝劉協站在樓上望著李催等在一起密商,心中暗驚,大聲問道:“你們既已為董丞相報了仇,為何還不離去?”
李催,郭汜幾人商量已完,起身回道:“我等為國除害,於王室有功,還未得封賞,因此不敢離去。”
皇帝無奈,隻得問道:“諸位想要何封職呢?”
李催、郭汜、張濟、樊稠將幾人議定的官職報上,聲稱不滿足決不離開。
劉協無奈,隻得按李催、郭汜、張濟、樊稠的要求,遷李催為車騎將軍,假節,開府,領司隸校尉。郭汜為後將軍,樊稠為右將軍,張濟為鎮東將軍,全部封為列侯。
李催、郭汜幾人得到自己想要的官職,這才散兵。隨後幾人將董桌的屍骨找到部份,隆重舉行葬禮,結果落葬之時,大雨頃盆。無奈隻得草草了事。
經過商議,張濟帶兵去弘農去鎮守,以防關東軍複來。李催、郭汜、樊稠三人共持朝政。封賈詡為左馮翊,本來想秦請皇帝,封賈羽為封侯,以報道賈詡的救命之恩。
不過賈詡推托道:“此是大家的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堅決不接受。
王允被殺,李催將以前歸呂布帶領的軍隊盡數置入自己與郭汜的控製之下,朝中一切大之事必得李催、郭汜同意之後才能施行。
不過也不是絕對的,原本以替身逃過一命,藏身長安的李儒,見西涼軍再次占領長安,把持了朝政,這才敢露麵。
李催推薦李儒為尚書令,卻被皇帝劉協拒絕。理由是李儒任先帝劉辯的尚書令時,殺死了劉辯。堅決不同意此人再任朝庭官職。
李催辯解道:“李儒不過是執行董太師的命令,當時情況危急,國不可二主,這也是為陛下著想,怎能怪罪到他的頭上?”
劉協道:“縱然如此,一個已死之人,也不可再任朝庭官職,不然朝庭威嚴何在?”
李催無奈,將此情告訴李儒。
李儒苦笑著道:“皇帝不過是不想我等西涼人署理朝政。算了,我自做打算。”
隨後,李儒找到劉石在長安開設的酒樓及商鋪的負責人,將自己欲投劉石之事出。
商鋪掌櫃自然不敢怠慢,連夜送信給劉石。
劉石接信後,急傳掌櫃,安排李儒先到侯府封地暫住,再行安排具體職事。
李儒也不驚動他人,雇一輛馬車獨自前往藍田。
自此長安都城在李催、郭汜等控製之下,成為一個有名無實的朝庭,而關東各州郡為爭奪地盤,各自征戰更為頻繁。
袁術與袁紹兩兄弟自反目成仇,袁術任命的豫州刺史孫堅攻打荊州失敗身亡後,袁術奪取荊州的計劃受挫。從此也與荊州刺史劉表結下了冤仇。
本來以前劉表還看在袁氏四世三公,名門望族的身份,對袁術頗多忍讓,對袁術提出的糧草供應要求從不折扣。見袁術如此無情、狠毒,還指使孫堅搶奪荊州。也徹底翻臉,不在為袁術供應糧草、輜重,還與袁紹聯係結成聯盟。
袁術大怒,親征幾次無果而終。南陽郡也因袁術大量征兵及橫征暴斂,百姓逃走十之六七。無力滿足袁術的軍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