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曹操入洛 遷駕都許(1 / 2)

曹操接到回書,有點遺憾,荀攸本是舊識,同朝為官,交往不多,知其有才,並無過人之處,也不放在心上。 WwW COM

荀彧無可奈何,自己這侄子最是聰明多智,猶善軍事,隻是處於朝堂之上,無用武之地。既然不來赴招,去了南陽,想是有了決定,倒是心裏對這新封的驃騎將軍、雍州牧有了一點點的好奇:“難道此人有什麼過人之處嗎?能讓自己這高傲的侄子相中,拒絕如今如日中的兗州牧,鎮東將軍呢!”

刻意經營兗州的曹操接到一封信,這封信是董昭派人送來的。

兗州之變,曆盡艱辛才將呂布趕走,各郡縣的叛逆讓他深深地認識到,自己的威信還不足已讓賢人名士臣服,雖然擁有足以碾壓兗州各方勢力的絕對武力,卻無法征服人心。

荀彧建議去朝貢子,以子大義來約束郡縣。

曹操派人前去朝貢,走到河內被張揚攔下,最後在董昭的幫助下,得以放行,促使張揚主動與曹操交好,兩人因此得到信任。

曹操召集荀彧、程昱、郭嘉前來議事,將董昭的書信讓他們一一觀看。

“子遷回洛陽?董承與韓暹不和?密信建議曹操親往洛陽,掌控朝政,挾子以令諸侯,建伊、霍之事。”

曹操雖然被迫朝貢子,以子大義令郡、縣賢人名士,隻是心中並不願自己的頭上真有一位太上。對於長安之變早有耳聞,子逃往安邑也是知道的,但他同袁紹一樣,一點也不關心,反而加緊對兗州各郡縣的控製。對子對救駕之人大肆封賞更是嗤之以鼻:“亂世以現,軍隊、地盤、人口才是硬道理。”

聽河內張楊不過是拿出一些糧食就封為晉陽侯、安國將軍,持節鉞。又拿出一些財帛與劉石一道修建了幾座宮殿,還大膽取名楊安殿,子不但不怪,還賜封為司徒。

如今洛陽一切費用全靠新封雍州牧,驃騎將軍維持。

子還力排眾議,將河東也並入雍州範圍,詔書令劉石征剿李催、郭汜、張濟。

長安三輔之地,加上北地、安定、南陽新立為雍州,曹操不以為然,北地、安定早不在大漢控製之中,長安三輔經董、李、郭之亂,百姓早已逃空,據加起來。連他一個縣的人口都沒有,南陽本是劉石管轄,長安三輔無人無糧守之何用?

至於驃騎將軍有名無實,這大漢現在誰聽他調遣?倒是因這個名頭被迫擔負起供養洛陽朝庭的責任,這些朝庭的官員是那麼好養的嗎?

聽河東也劃進去,讓他有點心動。河東不同,米糧之地,雖經戰亂,潛力猶在。不過也僅是動心而已,長安之地,無法養人,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以河東補洛陽,是子的一點技倆,而且河東現在是匈奴、豪強、白波賊橫行,朝庭已是很久沒有控製了,想收服也不容易。

唯一讓他眼紅的是持節鉞,這持節鉞相當於子親臨。

董昭信中“挾子以令諸侯”讓他砰然心動。

曹操看了眾人一眼,慢言道:“各位對此怎麼看?”

荀彧道:“如今大漢八方動亂,子蒙塵,曆經劫重返洛陽,不應讓張楊、劉石專美於前,兗州糧荒已解,應安排錢糧前往洛陽,此時朝貢於同雪中送炭,必被子喜、大臣讚。”

郭嘉忽然笑道:“子車駕返洛陽,大臣曆經磨亂,劉石雖全力維護,大臣心中未必安心。明公如能派一人前往洛陽細心觀察,結交大臣,未必沒有收獲。事有可為,明公擁軍駕臨洛陽,以明公之能,挾子以令諸侯,行周公之事,撥亂反正,歸王權於漢庭,掃妖霧清宇內。事成青史留名,不成也壞不到哪兒去。”

曹操眼光閃動,大笑道:“奉孝之言有理。就讓奉孝為貢使前去洛陽。”

曹仁兵進穎川,欲過梁縣,屯新城,試探一下韓暹等的反應,大軍剛到梁縣就被楊奉所阻,隻得退回。

郭嘉帶著貢品前往洛陽,董承本來不允,董昭勸道:“如今公與暹相爭朝堂,暹兵強,公兵弱。暹依兵勢稱霸,時間久,韓暹必不能容忍公,公有性命之危。目前朝庭錢糧雖有劉石供應,劉石兵不過河,遠水不救近火,且子在韓暹手中,劉石也不敢冒險入洛。何況劉石雖宗室之人,一旦過來,其心難測。再行董、李之事如何?曹操外姓,地處兗州之地,雖兵強,其人可信,讓曹操進入朝堂,與公聯合,韓暹將不足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