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前往大學的路上(1 / 3)

博文將七省的未來走向定了下來,接下來川城的這些官員就需要逐漸的按照博文的這個規劃走下去。博文提供的是規劃,不是做法,事情可以任由這些官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博文要的是結果,以及可以接受的代價的過程。萬事萬物都有個度,如果走向這個結果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可接受的情況,這個時候才是博文這個主政者出來解決的問題。

治理一方並不簡單,困難的地方在於能不能為這一方土地找到合適的發展前景。如果是讓博文在地球上主政一方,博文是不敢的,沒有那個能力。但是在這樣的一個世界,七省這樣的地方,臨海、有海洋外交、背靠大陸、種植麵積土壤也不肥沃,這些條件在博文的腦子裏轉一圈之後,博文就蹦出來兩個省,福建、浙江。

福建自古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法,和隔壁浙江省的“七山二水一分田”同為難兄難弟。那麼縱觀這兩省的曆史,以及現代中國沿海的發展度,兩個省的出路在哪裏?很簡單,商業。你這種地理環境是種不了地的,兩省是在漢朝時期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那個時候還叫閩越,福建省的閩就是從這裏來的。

秦將趙佗攻越地,秦漢交替之後獨立,後來歸順從屬漢朝,是這樣的一個曆史進程。當時兩省的情況非常原始,因為越人,就包括春秋末期的越國,在中原地界看來都是蠻夷,連楚國都是蠻夷,就更不要更靠南的吳越兩國,就更更不要那時候還不是中國地界的閩、浙兩省的人了。並入漢朝之後其實這邊的發展也不怎麼樣,因為遠離中原所以還是邊陲流放的地界,就跟宋朝時候的海南島一樣,蘇軾在宋朝就流放過海南。

兩省到了漢末三國時期,其實還是蠻夷之地,三國時期的吳國三兩頭和越人打仗,就是和浙江人打仗,還沒到福建呢。兩省真正開始發展的時候是五胡亂華,東晉完成了第一次衣冠南渡,終於兩省正式登上了發展的舞台。然後就是兩省人民前多年的困苦曆史,曆史記載中國古代又殺女嬰的傳統,各省都有,然而殺男嬰的曆史記載,隻有閩、浙兩省有,是民俗。

古代沒有婦女解放,生產力不足的年代,男人的作用大多數時間就是力工,女人再厲害能比專業從事勞動的男人厲害?所以古代女人除了進青樓以外,就隻剩下織布這一個賺錢的方法了,所以男耕女織便是古代最幸福的生活節奏。在這樣的生活節奏裏,男孩生下來長大之後是一個勞力,女孩生下來就織布嗎?織布是個技術活,古代家庭不好織機都沒有,織布也教不了,女孩生下來好幾個怎麼辦?這就是女孩兒賠錢貨法的由來,當然現代的文明人已經摒棄了這種看法。

這樣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各地古代民俗裏會有殺女嬰這個民俗,因為生多了養不起,男孩能賺錢女孩隻能賠錢,要麼賣給青樓,要麼殺了要麼賣了。那到了浙、閩兩省,殺男孩兒!更不可能放過女孩兒。為什麼?就在於這“一分田”上,一個省隻有十分之一的土地可以種田,那麼能養多少人?真的活不下去啊,為了活著一家最多最多兩個孩子,甚至隻能一個孩子,這是古代化的“計劃生育”,十分殘酷血腥的“計劃生育”。

但人總是要活著的呀,蠻夷時代沒人管了,到了唐宋的時候,這裏已經是完全的文明社會了,不是迫不得已誰願意殺了自己的孩子呢?但是陸地上沒有辦法發展啊,全是山,還不想廣西那邊是丘陵,這兩個省的山那是真的山,梯田都開不出來。咋辦呢?陸地上活不下去就出海唄,不然怎麼辦呢?

所以閩、浙兩省是中國最早開海的地區,早在唐代就有航海記錄,宋代時期更是已經和中亞諸國有了海上絲綢之路。種地種不成就隻能經商了,沒辦法,人都是逼出來的。現代這兩個省還是沒有多少土地,好在產業升級,工業需要的土地和農業相比真的是少的太多太多了,於是兩省就成為了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二。

博文現在主政的七省的情況便是如此,是七省實際上就是七個市,加起來大概也就是中國的一個半省那麼大,還不是大省的麵積。包圍著海土地就不怎麼好,南邊大河過境土地還算肥沃,北麵林川省丘陵遍布,上川省處於一座山脈的邊角遍布大山,海川和川兩省也在林川的丘陵地形影響範圍內,境內丘陵地帶很多。隻要人口進入正常的發展模式,根本不可能靠種地活下去,就算是魔法農業植物的研發完成,也不行。

發展商業有沒有人質疑呢?至少目前還沒有質疑者,因為這些人都是靠著博文才能有的今。有質疑者也不是問題,博文堅信自己的選擇是絕對正確的,發展商業是七省唯一的活路,隻要不往商業上走,所有的道路都是飲鴆止渴而已。反對博文的人處理辦法也很簡單,離開七省就是了,喜歡種地去內陸,十一個郡隨便哪都能種地。

而在堅持政治理念這方麵上,博文最佩服的是新中國的領導人們。人稱“總設計師”的二代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就向當時的其他大佬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中國要全方麵的工業化,同時滿足民用電力需求,隨著發展人口會增加到十幾億,那麼我們需要多少電力才能滿足十幾億人的用電需求?”。正是這樣的一個問題,讓今的中國上下再也不用為用電發愁,這是國家電網在二代目高瞻遠矚之下幾十年努力的成果。同樣二代目在日本坐了新幹線,感慨新幹線的速度,於是中國有了世界上最發達的高鐵。他還堅持中國未來的改革一定會成功,人人都有車開,於是興修了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這些東西在當時,都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成是“麵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