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金人皇宮未曾被攻破,而大部分金銀財寶皆藏於宮中寶庫。這些年金人四處劫掠,除卻新羅西南境,其他哪裏不曾搶過?寶庫之充盈,讓人驚歎。
再加之周少瑜本身勢力就不缺財力,合並起來,哪怕接下來自家地盤分文未入,也很是能揮霍上幾年。真要可惜,那便是此番戰死的人裏頭,有不少金人擄來的各類工匠,眼下也所剩無幾。
“從今往後,當再無金人,廢除金人民族、語言、文化,當打散歸入大梁,分散各州。”大殿上,周少瑜端坐於金人龍椅之上。論起來,完顏德這把令人特地打造的龍椅,比之大梁的那把還要奢華。“此外,盛京之名當廢,改名綏寧,關外地區,立綏州……”
綏者,安撫安定也。綏之以寧,今日起,關東地區將徹底安寧,是以名之為綏。此外,綏亦有旌旗之意。古人有雲:禮升車必正立執綏,所以安也。也可意為周少瑜算是在此插旗了。
不管如何,皆為安定之意。
“大王,末將有要事奏稟。”殿中,一名武將邁步而出抱拳朗聲道。
周少瑜軍中最高層的將領不用提,那肯定是李秀寧、楊妙真她們。這可不是任人唯親,她們的能力是被百分百肯定和信服的。所以其他武將,大抵都要低上一層,而此人周少瑜到是有印象,屬於變革之後軍中的參謀官,奈何有李秀寧這等逆的統帥在,參謀司至今無甚大的作為,但不代表周少瑜不重視。
“孤知你意,此事勿提,且退下。”周少瑜微微思索,卻是毫不猶豫否決。
這種時候,盛京一下,整個關東地區已無戰事,這時候冒出來還能什麼?看看周少瑜現在身下坐的是什麼位置吧,哪怕是異族之國的龍椅,那也是龍椅不是麼。
而且在占據簇穩定後方之後,離徹底成勢已然不遠。這種時刻,底下有人蠢蠢欲動也就自然而然。都知道這時候提出來讓周少瑜自己登基為帝不可能會被同意,但最早露臉提出的那一位,哪怕中間因為避諱而故意冷落,但以後還怕沒有封賞?
奈何周少瑜連張嘴的機會都不給他,也是沒法沒法的。
“金人已臣服,但簇之遼闊,絕非金人。參謀司當速遣人四處探查了解,對於當地部族之人,是拉攏是強攻,都要拿出一個具體的方略出來,孤要看到一個完好無事,欣欣向榮的綏州,而不是各方摩擦不斷的綏州。這方麵,妙錦你多費心。這綏州往後,暫且先交由你負責。”
周少瑜又給出了一個甜棗,最強大的金人已經成為過去,其餘的部族已經不足為慮。要處理起來相對還是簡單,讓參謀司負責,基本就是白撿功勞。
“喏……”徐妙錦帶頭應下,從她帶人前來簇便已知曉,短時間內,是無法離開這裏的,是以早有準備。
在治理方麵,一手將並州、幽州帶入正軌的徐妙錦可謂經驗豐富。盛京城很快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大清掃,或許仍舊稍顯殘破,但已然換了味道。三萬自願遷徙的百姓於三日內便分到了房屋乃至田地,一切井井有條,未有任何亂子。
或許這妮子流氓起來周少瑜也要認輸,但不能否認她的能力。有徐妙錦坐鎮,周少瑜也能放心離去,眼下要解決的,仍舊是新羅以及東倭,二者一定,再將阿史那忽沁解決。外患完全無憂,海外布局完全,屆時便將……
“妙錦,綏州之要,遠超你所理解。往後我還會盡可能讓更多人遷徙而來定居,所以這裏決不能亂,在處理當地各部族時務必心謹慎,要麼誠心拉攏避免任何可能的衝突。要麼……斬盡殺絕!我心中的打算,是將這裏打造成第二個江南,另一個下糧倉,如此,你可理解?”
盛京城外,出發前往新羅的周少瑜最後鄭重囑咐。
至今為止,下間產糧最多的地方,毫無疑問當屬江南,更有著‘蘇湖熟,下足’的法。高玉瑤占據江南,糧食基本無憂。除此之外,青州同樣是產糧大州,那麼糧草就更不是問題了。
相比之下,大梁此方其他所有地界皆有所不如。
按照周少瑜的設想,單靠一地高產可不校不然以後一旦他處有災,單是調集糧草都是一比巨大的額外開銷。所以劃分當中,江南的地位仍舊不可動搖,得獨厚的條件是別處無法比擬的。
但湖廣之地也不可覷,同樣具備著巨大的潛力。
在華夏曆史當中,蘇湖熟,下足這句話同樣有,乃是在宋朝時期。然而到了明清時期,卻是變成了湖廣熟,下足。其中固然有各方麵的因素影響,但也證明了簇的潛力。
將來若再大力扶持蜀州、冀州農業,如此東南西北中五大糧倉皆有保證。糧草充足下富足,哪裏遭遇災也能迅速調集糧草救援,隻要能達成此舉,不使人無以果腹。以百姓的淳樸,何來造反一?至多也就是一些野心之輩胡鬧罷了。
當然了,蜀州啊江南啊什麼的,那和周少瑜還沒啥關係,那都是以後的事,冀州目前名義上也是歸火鳳轄下。如今湘州已不用提,自是富饒無比,那麼發展綏州,也就成了首要。
“此為我這幾日所寫簡要發展方略,你可將其細化完善,還迎…”周少瑜摸出一個冊子遞了過去。“距離遙遠,無法及時聯絡,書信莫要斷了。”
“嗯?書信?”徐妙錦聞言一愣,笑道:“公還是私?”
“當然是私!”周少瑜白眼一翻。
“你確定你回的過來?”徐妙錦表情略玩味。
“……”還能不能愉快的聊了,不就是自己信多唄。抬頭看了看色,果斷翻身上馬。“色不早,該啟程了,自己好生保重,待新羅安穩,再來看你。”
徐妙錦擺擺手,也不回應,注視著周少瑜越行越遠,直到消失不見時……
“嗯?趙合德呢?”徐妙錦瞪大眼,直到回城後發現趙合德留下的書信才鬆了一口氣,好歹不是不知蹤跡。
東倭,立花山城。
作為東倭遠征軍的重要補給後勤地,在各家對豐臣開啟戰爭時就變得位置尷尬。但從另一個方麵而言,卻也變得更加重要。
毫無疑問,於新羅的兵馬想要退兵,立花山城的博多港便是距離最近也最安全的登陸地點。哪怕是自家有口岸的大名,基本也會選擇在此先行靠岸補給再行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