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漢奸言論(1 / 2)

對此,孟九成當然是不讚成。Ww WCOM可宋廷對“歸化人”的不信任,對武人的猜忌,對義軍又利用又壓製的矛盾,種種愚蠢、短視、作死的行為,也確實很令人痛恨。

沉吟半晌,孟九成眼簾一抬,正色道:“蒙軍進攻山東,燒殺搶掠之暴,比之金人如何?若金人是狼,那蒙軍便是虎,更加凶惡殘暴,也必是宋之死敵。在下剛剛並未宋人如何如何,而是漢家兒郎,如果投靠金國、蒙古,耕讀隱世還算稍有良心,而助夷狄殺戮同胞、攻掠故國者,無論何借口,也是漢奸無疑,必要遺臭萬年。”

其實,孟九成這番言辭有些避重就輕,也有些含糊不明,但他絕不讚同那些諸如“國家對不起我,我又何須對得起國家”的漢奸言論。你可以屈膝去做順民,便為虎作倀卻不可原諒。

眾人都聽得凜然心驚,盡管並未理解全部的意思,但最後那“漢奸”“遺臭萬年”的誅心之語卻是明白的。

“孟官人此言——嗬嗬,那屈死的嶽武穆想必是萬分讚同的。”季德幹笑了兩聲,有些不自然地道。

“屈死的嶽武穆能青史留名,能成神成聖,為萬世所景仰崇敬。”孟九成毫不示弱,反唇相譏道:“賣國求榮之漢奸,如石敬瑭之流,又能富貴幾代?卻至今仍有遺臭。”

“四弟得好。”王忠峰拍拍孟九成的胳臂,道:“咱即便不學嶽武穆,也別當那,那個漢奸。蒙人和金人都是一路貨色,燒殺搶掠是一般的狠毒,屠戮之慘景,令人憤恨難當,都該打殺。”

到這裏,便頗有些話不投機的氣氛,季德麵色漲紅,低頭不語。

季先笑了兩聲,道:“侄兒見識淺薄,言語不當,諸位原諒則個。”停頓了一下,繼續道:“在下也有親朋喪於蒙人之手,亦恨蒙人。實不相瞞,在下曾在紅襖軍中與金人廝殺血拚,頗知義軍之窘困,也知義軍領如楊安兒,很有投宋之意。奈何,宋廷懼怕金人,不敢接納。”

聽季先的話中提到楊安兒,又看他歎息搖頭,孟九成突然想起來有關他的事情了。

季先確是楊安兒舊部,至於他是受楊安兒所派,還是自己跑到宋地,卻是不清楚的事情。但他四處奔走,確實服了應純之招納義軍。然後他招徠了石珪、葛平、楊德廣等義軍,並被朝廷任命為漣水忠義軍鈴轄。

而這也正是孟九成要走的路,招徠義軍,一躍而成為領軍將官,再徐圖展,興王圖霸。

且不季先後來因為被李全誣陷謀而被暗殺,從一介平民在短時間內成為一軍統領,這恰恰是時勢造英雄的典型例子。不一定是要個人才能出眾,隻須膽大心細,並趕上了形勢變化所造成的契機,就大有可能。

而季先四處奔走,遊地方官員,終獲成功。就隻能明這個人並不簡單,在粗豪的外表下,也有縝密的心思。

孟九成心中雖有傲氣,但卻對事不對人,他並不敢瞧古人。所以,想起季先的曆史後,他的腦海裏急翻騰,權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