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加州後,日常化生活進入了李維的節奏,而貝拉每天的事情就是一大早起來叫上李思思陪她一起上馬術訓練課,接著安排口語練習,總之一天的安排很充實。
不時的還會有高爾夫、網球之類的競技體育放鬆一下,按照貝拉的說法就要把李思思培養成全能,不需要什麼都精通,但一定要都會,通俗的講就是往社交型人才的路子走。
李維對此當然沒意見,他巴不得這樣呢,最好每天都安排的滿滿的,省的這小丫頭有多餘的精力來給他找麻煩。
這天,貝拉在和李思思講解美國的高中教育,李維一時好奇,跟著在一旁聽著。
一個多小時後,收獲頗多,國內一直以來的輿論導向,對美國教育都是讚譽為主,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從中學階段就讓孩子出國留學了。
美國是國內低齡留學生的第一去向。
近年來低齡留學生也有不少負麵消息傳回國內,包括幾個著名的虐待同學案件。
盡管如此,學生和家長的留學熱情仍然一路高漲,因為大家心裏有個堅定不移的認識:美國教育是世界第一。
然而,和中國人的印象截然相反,在美國人和歐洲人眼裏,人們普遍認為美國的高中教育糟糕至極。
從家長到學生,這個看法非常普遍。
那麼,美國的高中教育到底好不好呢?
反正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給出的數據顯示是15歲學生中,美國的科學、數學和閱讀水平都處於世界中下遊。
美國排名如此之低,讓人大跌眼鏡的同時,也讓本土的教育精英意識到這樣的測試中,大國處於弱勢,比起歐洲國家來,也屬於“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了。
地方大、人口多,容易造成地區發展不均衡,中國對此應該是最有體會的,優質教育資源,都集中在幾個發達省市。
主要原因是美國沒有一個組織,來綜合協調各個州之間和各個學校的教育政策,學校的領導者可以自作主張,使得各個州之間,各個學校之間,教育水平相差很大。
美國考試題大半是多項選擇,勾選答案可以靠猜,因為老美比較喜歡標準化考試。
美國的交流與理念就是德智體美全麵發展,而且是100%貫徹執行,這方麵他們絕對不會摻任何水分。
同時要求學生多讀經典、多讀名著,每周幾乎25-100頁,讀過必感,一定要些評述、體會或分析,這和我們中學裏有標準答案的閱讀分析差異太大。
理科學習以項目研究為主,自己選擇研究題目,寫項目報告,報告不能直接抄錄書本或網絡上的觀點、語言,引用必需注明出處。
曆史是絕對的主課,而在我們這兒曆史是絕對的副課,即使你曆史出色,但還是不精通美國曆史、北美曆史和歐洲曆史。
強調作文,特別是論述文,作文要求和寫論文一致,不能抄襲。
重視藝術課程、包括美術和音樂,要求學生都能使用樂器。
重視體育,每天3:30pm後是學生的運動時間,私校為學生提供免費的運動輔導,春季以室外運動為主,冬季以室內運動為主,每個學區都會組織校際間的籃球、足球、lacrosse等運
強調團隊合作,知識分享和團隊學習。
社區服務,每個高中畢業生一定要完成規定時間的社區服務,有創新的、有社會責任感的社區服務在孩子的生活中將是畫龍點睛之處。動競賽。
美國大學的入學考試有兩種側重不同標準化考試:sat和act。
sat側重學生綜合能力測試,相對稍難;act則主要是對高中課程的考核,相對容易些。
從考題形式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歐洲國家在教育中更加致力於個性化的教學,試題標準化當然減輕了教育體係中教師的工作量。
因為通常情況下,一個美國學校的人數比歐洲國家一個學校的人數多得多。
美國的人口雖然比中國少多了,卻通常相當於一個歐洲國家的5-8倍,另外,美國人也更喜歡搞教育產業化,更傾向於提高人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