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宗門(1 / 2)

這飛梭完全屬於無人駕駛,其他幾人也不忙著修行,都陪著這位前途無量的師弟扯淡。修行者或者有些憨厚善良之輩,但沒一個是徹頭徹尾的傻子!誰都知道現在和這位師弟套套交情,搞好了關係,日後說不定就能得到巨大的好處!

這四個靜字輩的僧尼年紀都不大,卻都已修到羅漢位,放在整個小千世界那也是一號天才修士了,自然也是門中精心培養的對象,要不然也不會出動一件珍貴的夢幻飛梭給他們使用。這幾人都有菩薩境的師父,在門中很有地位,不但於佛國的主流曆史知之甚詳,而且還通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辛。

據他們說,太古之時,這方世界原本屬於一個中千世界。佛修自成一派,對信仰之力的需求很高,於是就到處傳教,和其他教派的修士發生了衝突。太古以前的曆史已經不可考證了。他們隻知道三千萬年前,佛國曾和其他修真者打得昏天黑地。最後各教的頂尖戰力都出動了,為了避免兩敗俱傷、玉石俱焚,諸多大教派協商,將這片廣大區域劃歸了佛門。所有佛門教派集中管理這片區域,不得再進入東土傳教。佛門的幾位十地菩薩也不欲和東土修士再有什麼瓜葛,就施展出大神通,撕裂了天地,造出一條十二萬九千六百裏寬的苦海橫亙在東麵,將佛國與其他修真世界徹底隔絕。從此,佛門弟子安心在這片土地發展,號稱西方極樂淨土,也稱極樂佛國。這個世界就稱為極樂小世界,下有數以千計的佛門派別。廣袤的土地上修士畢竟還是少數,佛國內又按照各派實力劃分了勢力範圍,各自派係的信徒組成了一個個小國。這些小國中的居民自然要為教派提供信仰和種種資源,各教派也需要為他們提供保護和各種幫助,雙方達成一種共生共贏的關係。

葉之秋最關心的是這麼多教派誰最厲害,靜真說道:“各教派都有不傳之秘,但掌控地域最廣,實力最大的有兩派。小雷音寺居北,依托佛門聖地靈鷲峰,自認為是佛門正宗,他們看重原始教義,持戒律較嚴格,強調自我和自然的和諧。我們淨土禪宗在南,建在須彌山上。我們這派屬於改良派,強調包容,對戒律不是十分看重,認為修佛即是修心,講究一朝頓悟,立地成佛。”

靜和補充道:“我們淨土禪宗是大乘,他們小雷音寺不過是小乘。”

葉之秋心道,雖然和地球上的教義不全相同,但這大乘小乘的分法卻也差不多。淨土禪宗能在南麵執牛耳,想必功法也是頂尖的,不枉我萬裏投奔一場。可惜,這狗屁佛國居然和外界隔絕了幾千萬年了,小爺這個真道士也算是當到頭了,英雄無用武之地啊。如今成了光頭看來也是天意,說不得順水推舟要做幾天假和尚了。不知道日後練到高深境界,能不能渡過苦海,想必那邊的中千世界才是我道門的天下。

幾人又說到淨土禪宗的機構。作為修佛超級大派,分支機構眾多。其中負責教導弟子修行的分為三個禪院。最低等的是負責基層修士的下院。禪宗下院又叫摩柯無量禪院,簡稱摩柯下院,摩柯無量代表大、多、勝、妙之意,總體規模極大,包括分布佛國各處的上萬座佛寺尼庵。這些佛寺尼庵每年都會從信徒中招收適齡弟子。這些弟子會得到入門功法,如果數年內修煉有成,能生定靜慧,自照觀照,就可以報名參加一年一度的海選。每年六月末七月初各佛寺尼庵初選出的弟子經過查驗後,方才能予以記名。這批記名弟子屬於下院的外門,他們會在上師指導下統一禮佛、修行,還要幹很多雜活。下院外門人口基數大,資源相對很少,其實與世俗界無異,修行起來困難重重。與之對應的就是下院的內門,所謂下院內門就是設在須彌山底的一處道場,也稱為本山下院,隻有外門的精英弟子才有資格進入。本山下院弟子才算是真正的禪宗弟子了,他們無需幹雜活,也有了一定修行資源。內門弟子的名額是固定的,隻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名,合一元之數,他們按照修為又分為十二部。這些內門弟子基本都是下層修士,多半處於唯識境。每年八月,下院就會組織內外兩門進行一次大比,也就是成績考試。每次考試人數足有好幾百萬之多,就為了爭奪這十二萬個內門的名額。

摩柯下院弟子隻有修行到了羅漢境,那才算是小成,不但壽元大增,還可以直接升入中院,從此獲得較多資源。中院又叫阿賴耶禪院,又叫藏識禪院,代表含藏萬有,永存不失。羅漢境講求精進勇猛,要勇於斬妖降魔,所以多會外出曆練修行,同時這一境界要通過不斷研究佛法,豐富自我內心世界,心境不提升境界就難以寸進。絕大多數羅漢境弟子限於資質,將會止步於此。他們大多在自覺修行無望後,會像苦木那樣選擇遊曆天下,找尋機緣,或者進入各佛寺尼庵,成為一名教導弟子的上師。極少數修行天才經過大浪淘沙,能夠修行到金身羅漢,這已經是中層修士的最高境界,戰力強,心境堅,達到巔峰狀態就可以引發大劫,衝擊菩薩境。一旦衝擊成功就會成為一地菩薩,壽元可達到九萬年,並且超脫涅槃,號稱永不退轉,境界也不再會跌落。菩薩境修行是高層秘密,這幾隻小魚當然不懂,但也知道從一地菩薩往上修到十地菩薩,那真是難比登天,每一層都是天塹。不過越是往上,神通越大,壽元越長,九地菩薩就已號稱天地同壽,幾乎不死不滅。菩薩境最大的好處還有一樁,即使不幸涅槃,也有一定機會轉世重來,境界越高機會就越大。所以佛修都以早日證得菩薩果位為目標。當然了,衝擊菩薩境哪裏那麼容易,九成九都是失敗告終,一半以上機會當場便灰飛煙滅,即使僥幸不死的,多半退轉回羅漢境初期,基本上沒有再次衝擊菩薩境的機會。還有少數幹脆就變成白癡、傻子,這些都是八識或靈根受到了不可逆轉的損毀,他們和死了也沒什麼兩樣了。隻有鳳毛麟角的極個別失敗者,道心堅定,以大智慧大定力重新修行,退轉之後還能再次衝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