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章 太荒之主第一課(一)(1 / 2)

開荒的七家後裔在九州過的並不如意,雖是源遠流長,但多遭排擠,薑氏已是七家最顯貴的一支。

萬年光陰,不僅淡薄了許多先祖血脈,也遺忘了諸多聖人榮光。

開荒伊始,九州之上已有化外之民,經三代教化,民智廣開,卻不想撩起了千年烽火,各種姓氏如山花繁茂,遍地叢生,方才有了如今的九州億萬世族。

韓百宸在《九州誌》裏看到書本自身的評論:融入炎黃族裔,遵從華夏禮儀,或許是處於內心的忌憚,也或許是出自血脈的自卑,凡後起之姓,皆對五姓七家抱有濃濃的戒備之心。

韓百宸坐在左首,聽到薑承善的疑問也是滿心疑慮,這是為何?

開荒聖人拓土開疆,蕩平四方,屠凶煞於八荒,開創了九州之地建國興邦;三代承襲,拱垂而治,賢君頻出,教化王事,疆土定而海波寧,民智開而百業興。

九州之人到底是出於何種顧慮才會對帶領他們族人興盛的開荒後人如此忌憚?

萬年融合,時至今日,九州之上誰人體內沒有炎黃血液流淌。

莫不是真如《九州誌》所說,源自先天血脈的自卑?

定王一係,就是在整個九州的如此氛圍下被趕出了帝都。

正乾朝行的是分封製,分九州,設郡縣,皇權不下鄉,以分封諸侯和州郡縣官治理地方,各地世族統籌鄉紳協助管理縣鄉;衛尉、廷尉、中尉鞏固皇城京畿和豫州,其餘八州再設二十四軍衛鎮守,封左右前後四大將軍各分領二州軍衛,震懾宵小,拱衛國朝。

各地諸侯、世族的族長或長子基本都在成周城。其一,成周乃帝國都城,家族核心在此更接近權利中心,也能顯示世家實力和家族氣魄;其二,可視為自動交送的質子,好讓朝堂對地方放心。

世族豪門把持著入朝做官的舉薦權,將門勳爵掌握著評定軍績的決定權。

這是正乾朝的基本政治形態,在這個權利圈子裏,你踩我,我踩你,今天這家出了兩個侯爵,明天那家封了四個伯爵,命好的還能賜個國姓、封個國公,十八代祖墳齊冒濃煙的才能封個傳命候,與國同休。

本來大家其樂融融的混著日子,沒想到有一家子能一下子出了四個王爵來。

一門四王,與國同光,逆不連宗,休戚與共。

這就要了所有人的老命了!

一字並肩王軍威無匹,功蓋九州,皇朝未立之前甚至有好幾次可以另立名號,問鼎天下的機會,但他卻從未易幟,一直輔佐祖皇帝,忠心無二,義氣無雙。他的赫赫聲威無人能與之抗衡,所以建國之初獲封唯一異姓王,還是此前數朝唯曾有過的國王,大家都讚同;與國同休,非謀逆無罪的誥命大家也不反對;甚至死後諡一字並肩的無上榮耀所有人都樂見其成。

但長子承襲平王之後,另外三子都獲封郡王,而且全是與國同休,非謀逆無罪,恩寵如故,分官軍政吏治。

這就相當於一把大火把全九州勳貴的屁股給燒了一把,燙得火燎火燎的,所有人都跳起老高。

一下子多出四個比親王還強勢的四個王爵,真是要命了,沉浮了數百年的薑家再次複起,一下子又站在了九州世族的最頂端。

似乎是對太荒後裔的那股子忌憚在作祟,薑氏一門“平”“定”“左”“右”四大王從一開始就被除皇室之外的勳貴排擠,他們敬畏一字並肩王,可不會在乎他的這些子孫後輩,要是這四位一直矗在那,他們的子孫後輩就沒了出頭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