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了3個多月的漫長航行後,1768年6月,人困馬乏的西班牙艦隊才抵達巴亞爾塔港。
隻是剛一進港口,就發現,情況似乎不對啊。港口黑煙滾滾,殘垣斷壁,更有許多地方是血跡斑斑,一片狼藉,明顯是戰爭的創傷。
此次西班牙艦隊的總指揮是魯伊斯大校,是名陸軍少將,因為此行有5500多名陸軍士兵,作戰計劃也主要是登陸作戰,因此,才能成為總指揮。不過,魯伊斯明白海戰的複雜性,雖然軍銜最高,但在航行的過程中,艦隊的實際指揮權在莫雷海軍上校手上。從這一點上將,魯伊斯確實是一名合格的指揮官,絕不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逞能。
魯伊斯見到情勢不妙,召集同處旗艦的莫雷上校前來商議。
莫雷是個謹慎的海軍軍官,他的建議是,利用剩餘不多的物資趕緊返航,在下一站重新補充物資再考慮是否再戰。因為沒有物資,沒有休整,整支艦隊根本無力戰鬥。
魯伊斯此時也有此意,隻是有人讚同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罷了。不過在損失了巴亞爾港的情況下,魯伊斯對於此次的軍事行動已經不抱有勝利的希望了。魯伊斯作為少將,相當於殖民地的上層領導階層,比莫雷了解的情況更多。他明白,在崖山人鋼鐵巨艦的威脅下,自己的艦隊幾乎不可能掌握製海權。這也是費雷拉甚至所有西班牙上層的共識。他們之所以此次依然出兵,除了有不得已而為之的逼迫,更有一個偷襲的計劃。他們不指望海軍能夠取得勝利,而是寄希望於憑借艦船數量的優勢,突破敵人數量稀少的艦船,登陸作戰,從而獲得最終的勝利。換而言之,勝利的關鍵不在於海軍,而在於陸軍。因此,此次作戰指揮的最高指揮官是陸軍少將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最接近羅城的巴亞爾塔港的實現,讓西班牙人失去了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後勤基地,這就讓西班牙人的補給距離增加了三倍不止,再想進軍難度是幾何級數的增加。
隻是,西班牙艦隊雖然反應較快,打算退出港口。不過有雷達優勢的新華夏艦隊,卻以最快的速度從港口外堵住了西班牙艦隊的後路。
見到了外麵那黑黝黝的鋼鐵艦隊,即使是一向鎮定的魯伊斯也是暗咽口水,看向莫雷,“怎麼辦?”
莫雷咬牙切齒的說道,“衝出去,否則,我們就隻能等死了。”
在旗艦的指揮下,西班牙艦船如同一窩蜂般從港口內衝出。
西班牙人的迅速反應,讓新華夏艦隊的總指揮吳永恒瞪圓了雙眼,“尼瑪,這西班牙人的反應也太快了吧,幾乎就是一愣神的功夫。”
西班牙人的一番衝擊,還是很有成效的。華夏人雖然單艦戰鬥力強,但是數量不多,六艘軍艦布置在寬闊的港口外圍,導致每艘軍艦之間的距離較大,讓西班牙人有機可趁。而且,西班牙人這幾年也並不是沒有進步。雖然一時並沒有製造出蒸汽機這樣的“新”動力裝置,但是吃虧了的西班牙人還是在木質艦船上鋪設了薄鐵板,使得艦船在損失速度不多的前提下,防護能力卻大為提高。這也導致了崖山人一向引以為傲的火力強度降低了許多威脅。而西班牙人艦船的樹林, 也讓崖山人的火炮有射擊不過來的感覺。
最後,華夏人無奈之下,隻能反向衝擊,再也顧不得艦船設計人員“不得撞擊作戰以盡量延長艦船壽命”警告,以求最大程度的撞沉這些西班牙艦船。
華夏人的凶悍表現讓西班牙人更加驚慌失措。等到西班牙人衝出重圍,在稍一整理隊形後點數,才發現已經損失了近2成的艦船,幸好,兩艘風帆戰列艦因為被挾裹在大量艦船之間,倒是跑了出來。此時,那該死的新華夏艦隊還在港口肆虐,己方正好順風,已經跑了有30海裏,這讓可憐的莫雷少校有了一絲安慰。
隻是,隨後的事情就讓莫雷崩潰了。
新華夏的艦隊在僅僅三個小時後,就在自己的屁股後麵出現了。先是一陣火炮射擊,見到戰果不是很顯著,尼瑪,該死的華夏人竟然又玩起了衝撞戰術。
天可憐見啊,現在海戰還有誰用這麼粗魯的方式撞來撞去呢。可是他媽的華夏人就這麼的撞得不亦樂乎。一個是鐵疙瘩,一個是木頭的,石頭碰雞蛋,結果就是這麼的讓人無奈。
可憐的莫雷試圖讓驕傲的西班牙人發起接舷戰。可是,華夏人根本不給他們這個機會。首先是華夏人的艦船更加高大,西班牙勇士向上佯攻很難;而且,新華夏艦舷是滑不溜丟的V型鋼鐵結構,西班牙勇士們根本無從借力從而登船。
結果就是,西班牙的勇士們如同螞蟻般被崖山人的艦船撞落水中。由於他們大部分是陸軍,落到海裏已經基本上是沒有生路了。其實,即使是會水的海軍戰士,戰爭過程中,落到海裏,也是免不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