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烽火江南(二)(1 / 2)

68年10月,新華夏與台灣聯軍一萬三千人,直接向福州進發。

福州是閩浙總督的駐地,此時的總督是湖北江夏人崔應階,同時兼任福建巡撫。福建多山,福州地貌則屬於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蓮花峰。若從陸地進攻,其實比較艱難。但是,從海上進攻又自不同。福州臨海,可以從閩江直接進入福州城區。這也是福州少有的平地區域。

華夏人的艦隊抵達福州城南,並不廢話,直接一陣炮轟。近十艘軍艦,近百門火炮,同時發炮。福州低矮的城牆僅僅堅持了不到半小時,就全麵坍塌。華夏聯軍進入城區。

孫興凱止住了興奮過度的台灣軍隊直接進入城區,而是讓華夏國防軍先行用火炮清理戰場。華夏軍一直以來人數都不多,對於人命也極為看重,因此裝備了當世比例最大的炮兵。每一個300人的大隊,都裝備了拿破侖12磅野戰炮10門,每門炮就配備了5個人,裝炮彈的,發射炮彈的,調試炮管角度的,移動火炮等等。還有105mm的迫擊炮二十門,每門炮又配置了兩個人。另外還有指揮人員與彈道測算人員。這樣,一個大隊就配備一個中隊的火炮組,火力在當世無人可比。

接著,華夏人就讓台灣軍人明白了,什麼叫土豪,什麼叫花錢如流水。華夏人的野戰炮如同不要錢般將炮彈宣泄到已經殘破的城牆內。直到建築物坍塌的已經能夠看到內部情況了,華夏人才示意台灣軍隊進軍。

台灣軍隊在孫興凱的教導下,也學習了巷戰經驗。隻是火炮沒有華夏國防軍那麼多。不過,有了華夏人的支持,這個短板也被補足。台灣軍隊一組掩護,一組前進,進行一段距離後,前進組掩護,後麵的掩護組跟上並繼續前行,以典型的交叉陣型替進。

等到行進到建築密集處,新華夏國防軍再次上前,火力覆蓋,摧毀建築。

整個過程雖然速度慢,但是十分穩進,而且傷亡也降到了最低。

清軍以大刀長矛為主的冷兵器,麵對熱兵器的近代軍隊,很難造成有效殺傷。等到第二天推進到總督府時,台灣軍隊不過損失了不到一百人,新華夏軍隊幾乎沒有損傷。

結果就是,在福州的綠營被擊潰,總督府失守。總督崔應階逃亡城東八旗駐防營。原本福州駐防八旗是漢八旗,後來在乾隆十九年改為滿洲八旗。8個旗營共有官兵合計約2200人,算上八旗家屬,整個駐防城人口接近萬人。

福州將軍倫格一向看不起漢人,聽聞崔應階戰敗而逃,恨不得將這家奴處死。不錯,在滿族人看來,漢人就是他們的奴才,不論這個漢人官階多高。更何況,福州將軍官階從一品,閩浙總督也不過是從一品。雖然,理論上福州將軍接受總督節製,但是滿八旗可是隻聽他這個福州將軍調遣。

倫格下令八旗兵上馬,打算掃蕩來敵。

華夏聯軍也不成想過,總督府都已經陷落,竟然還有部隊趕來迎戰,猝不及防之下,造成了不小的損傷。

聯軍趕緊分散到兩側建築物內,然後分批撤退並集合。

倫格更加不屑,似乎已經看到敵人在他的八旗騎射之下瑟瑟發抖,加緊衝向來敵方向,伺機找出敵人主力,將其殲滅。

此時,新華夏國防軍依然屯駐在總督府前麵。聽聞城東有軍隊反撲,趕緊調整陣型,以炮兵為中營,火槍兵分布兩翼,直麵來敵。

很快,倫格催馬來到總督府,果然發現了敵軍主力。在稍微勒馬駐足過後,就提起馬韁,催馬上前衝鋒。

華夏人發射開花彈,連綿不絕的炮彈將炮兵前麵的空地變成了血獄火海,死神之地,八旗精騎前鋒上百人就在這一陣炮火中被磨滅。

倫格眼眶幾乎崩裂。福州八旗長期居住在駐防城內,在漢人的孤立中,形成了一個半封閉的群體,相互依存,相互取暖。可以說,這些騎兵就是自己的子侄。可是,一陣衝鋒,他們就這麼沒了。

總算,敵軍火炮暫歇,倫格知道他們在裝填炮彈,趕緊下令衝鋒,大喊,“殺奴。”

聽到倫格的言語,對麵的華夏軍更加憤怒。雖然騎兵臨近,野戰炮已經無法發威,但是迫擊炮依然可以使用,而且,近戰威力更大。不僅如此,兩翼的火槍部隊開始射擊。

倫格已經顧不上查看自己的傷亡,隻知道奮勇向前,向前,馬刀越攥越緊,前麵已經能夠看到那些炮兵驚恐的樣子,“真好,馬上就能讓你死在我的馬刀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