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林航的拜訪,張柏林有些冷淡,但是還是將林航迎進了房間。
一杯茶後,張柏林首先開口,“林大總統是來看我笑話的?”
林航不緊不慢的說道 “你覺得我有這麼惡趣味?”
張柏林笑了笑,“那你此來有什麼事?”
“開門見山的說吧,我希望你能擔任我這一屆政府的總理?”
“可憐我?”
“即使可憐,總歸也要有可憐之處吧,否則,哪還值得可憐?”
張柏林一聽,有些不滿,就要反駁。
林航趕緊說道,“其實,張總理這十年的功勞,大家有目共睹。所謂創業艱難,若沒有你的披心瀝血,新華夏也不會發展的這麼好。我們大家都知道,這接下來的十年,是新華夏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崖山人,必須團結一致,帶領華夏人邁上一個新的台階。邁上去了,我們就很可能成為世界強國,邁不上去,就隻能成為二流甚至三流的國家,跟在美國人後麵吃灰。因此,我希望張總理能夠不吝繼續付出努力,讓我們新華夏的步伐邁的更大,能夠甩開美國人。”
張柏林想了想,“你讓我考慮一下,明天給你答複。”
10月10日,新華夏第三屆政府成立,總統林航,總理張柏林。同時,各政府部門也進行了調整,主要是原來的內政部被拆分。原本的內政部身兼多職,涵蓋了財政、國土資源、公安部等太多職能。其原因一是建國初期人口太少,甚至都沒有後世一個城鎮人口多,設置太多的管理部門會讓部門太多,人浮於事;二是張柏林有野心,希望攬權以實現自己的抱負。
林航以明確政府職能的理由,提請國家安全委員會重新劃分ZF部門。最後國家安全委員會將ZF部門分為:外交部、國防部、財政部、國家安全部、農業部、商業部、工業部、交通運輸部、教育部。除了外交部與國防部,其餘部門直接歸屬總理領導。
其中,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國安部長、財政部長進入國家安全委員會,與總統、總理、參議院主席同時成為安全委員會成員。
財政部長彭元鬆留任,鄭源宏為國安部長,這兩人是張柏林的親信。而吳永恒接替劉元清成為新任國防部長,孫騰衝為外交部長,這兩人是林航派係的。黃偉為參議院主席,是兩派妥協的結果。
軍方勢力實際上沒有變動,新成立了陸軍與海軍參謀總部,劉元清與吳永恒分別擔任陸軍總部與海軍總部總參謀長。
林航當選總統,就沒個安穩的過渡期,這不同時就有兩封外交的抗議信交到了林航手中。其實,這兩封抗議信都是在秦嵐當政時期交到新華夏的。但是,秦嵐借口新政府即將上台,就將這兩封抗議信轉給了下任政府。
一封是是4月從西班牙發出的,原因是新華夏越過與西班牙人約定的邊界線,在1769年新開拓了在丹佛的定居點,進而西班牙人繼續調查,才發現,更早一點時間,華夏人甚至已經在海城(海倫娜)建立了據點。
西班牙雖然逐漸沒落,但是對於別人明顯的侵犯自己的權利與利益的行為,就是不能夠用自己的拳頭表示反對,自然還是要用言語來表示出最大的憤慨與最強烈的抗議。
另一封是英國人發出的抗議,原因自然是新華夏在澳洲建立了據點。按照英國人理論, 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國。因此。新華夏明顯是侵犯了大英帝國的領土主權。
伴隨著兩封抗議信,還有兩個國家分別派來的談判代表,西班牙談判代表是洛裏達布蘭卡,王國首相。英國的談判代表則是已經去職的前首相格拉夫頓公爵。
從來者身份上看,林航等人判斷出,西班牙人維權的決心比較堅決,而英國人僅僅是做個樣子,畢竟,澳大利亞此時荒蕪一片,英國人的囚犯還要在18年後才會抵達澳大利亞。
因此,林航指示外交部長鄭元輝與英國人會麵,最主要的是確定澳大利亞的法理地位歸屬,可以與英國人共享澳大利亞,但是西部的鐵礦產區一定要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
因為此時的澳大利亞在英國人看來,就是一片荒蕪之地,所以隻是想要分得一杯羹,並沒有獨吞的打算,否則來的就不是一名前首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