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虎雖然表麵上看來,是在用望遠鏡觀察敵情,其實,他卻用餘光在探視明軍將領在看到新華夏炮火後的表現。
最近幾年,雖然新華夏與大明依舊是比較親密的盟友關係,但是力量漸增的大明還是重拾了自信,無論是經濟、軍事還是以軍工為代表的科技都有所提高。雖然新華夏對大明進行了技術封堵,比如艦船蒸汽機最大不超過5000馬力,即使裝備這樣的4台蒸汽機,也不過能夠驅動3500噸艦船。但是大明憑借自己的工人,刻苦攻關,還是製造出了上萬馬力的蒸汽機。畢竟,後世天朝的山寨能可是舉世公認的,作為他們的祖宗,大明人顯然也不會太差。
有了雄厚的實力,還有較為先進的技術,更有龐大的人口,大明無論民間還是官方都洋溢著一種自信,對於偏遠而又人口稀少的新華夏自然沒有了以前的敬畏。外在表現就是,在與新華夏的交往中,錙銖必爭,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罔顧雙方的共同利益。比如,大英帝國在此時與新華夏算得上是敵對關係,按照互助條約,對方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敵人,大明不應該與英國有任何經濟、軍事乃至政治往來,更何況此前雙方還宣布對滿清禁運,主要敵對對象就是大英帝國。但是現在,大明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還是悄悄的放開了大英帝國的經濟聯係,向大英帝國出口絲綢、瓷器、茶葉等,從英國輸入呢絨、煙草什麼的。
當新華夏試圖抗議時,大明就以限製人口移動作為主要手段,逼新華夏就範。
林航之所以配合大明此次的行動,力主向滿清用兵,主要有兩個用意,首先是南方大明擁有經濟、政治、軍事各方麵的絕對優勢,剿滅滿清無非是早晚問題,新華夏不值得枉做惡人;另外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武力,殺雞儆猴。
陳小虎利用餘光,發現新華夏的炮火果然讓塗宏達等明軍將領產生了敬畏,心中暗爽,“小樣,以後再不老實,給你們也來上幾發。”
半天功夫,大沽炮台失守,聯合艦隊進入海河。由於無畏艦體積太大,隻能在外海徘徊,聯合艦隊在巡洋艦的率領下,進入天津。
天津所在地原來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黃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衝積平原。古黃河曾三次改道,一直到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天津海岸線方才固定下來。原本天津的地位一直很尷尬,在元朝時期還曾因為海運的緣故而繁榮,在明朝也有所發展,可惜在滿清就不行了,因為他們一貫的禁海政策,導致天津的港口地位直線下降。清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並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
雖然已經升格為府,但是相比較一國首都的北京,此時的天津就如同沒有長大的醜小鴨,城池十分狹小。好在剛開始是軍事衛所,天津城牆雖小高度卻也有10米左右,內部是夯土,外麵包磚,巍峨高聳的天津城牆看起來是那麼的威武不凡,在冷兵器時代無疑是堅不可摧的堅城。
隻是,在華夏人的炮火之下卻是那麼的無助,在被整整炮轟了2個小時後,天津城牆塌了一個上百米的口子,塗宏達下令明軍入城。
天津此時的守軍不足2萬人,還多是老弱,因為精壯已經被派到了徐州戰場。而進攻一方,卻是十四五萬的精兵,如何能夠守住?
結果就是,天津知府周元理自殺身亡,天津駐守將軍阿魯直知道事不可為,逃竄到京都向乾隆請罪。
乾隆聽聞天津竟然在不到2天的時間內陷落,怒不可遏。天津可是京師的門戶,一旦失守,將使得北京直麵敵人的威脅,這可是危及到滿清生死存亡的大事情。雖然由於阿魯直滿族身份,沒有滅其全族,仍然全家發配寧古塔。
然後召集大臣商議。
其實也沒什麼好商量的
京師此時隻有不到5萬的部隊,雖然不像天津那樣大部分數老弱殘兵,但也算不上精兵強將,想要抵抗南方的十幾萬大軍,無疑是癡心妄想。
乾隆已經萌生退意,但是一貫好麵子的他顯然不能主動提到撤退,隻能巴巴望著此時的軍機首領大臣阿桂。
阿桂這幾年可是混的不錯,因為南方強敵大明的存在,讓乾隆不得不依靠此時作為定海神針般存在的昂貴,讓阿桂一掃以往的抑鬱,活的似乎越來越年輕了,充滿了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