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爆發的島津齊興(1 / 2)

自從英國的使者離開後,島津齊興一直處於一種亢奮的狀態中。

此時日本的國際形勢可以算得上是前所未有的好。首先是確立了與西方主要強國的準盟國關係,不僅獲得了他們的資助金,還獲得了許多先進的技術,促進了日本勢力的增強。至於一衣帶水的鄰邦大明,在日本伏低做小的小心應付下,也放鬆了對日本的警惕,竟然放開了雙方的貿易,雖然暫時日本還是處於入超的地位,但是隨著日本也開始生產生絲,已經有出出口大明的趨勢,主要就是大明的絲綢產量隨著海外市場的發掘而節節升高,對於生絲需求急劇擴大,由是導致國內市場生絲供不應求,必然會求助於國際市場,而日本距離大明最近,自然是最佳的生絲供應國。雖然原料出口國的地位其實對於日本並不是很有利,但是,誰讓此時的日本一窮二白呢,能夠有東西出口已經不錯了。

最關鍵的卻是,由於大明對日本的開放,導致唯一敵對日本的新華夏,對日本的封鎖也形同虛設,讓日本得以喘息。

這些年,日本的整體實力都在增強,其中就包括幕府,但是最顯著增長的,卻在倒幕力量。就從最簡單直接的武力上講,幕府這些年對軍事的投入可謂不遺餘力,直接控製的武裝力量足有九萬餘人,雖然由於新華夏技術的封堵,沒有獲得最新式的後膛槍,但是也是全部裝備當世主流的燧發槍,戰鬥力比較先前可是大大增強。

至於倒幕軍變化就更大了。雖然軍隊數量沒有太大變化,總數量隻有十五萬,但這隻是表麵的數量,其實暗地裏還有幾乎同等數量的軍隊,隻是沒有明著宣布。這些軍隊也大多裝備燧發槍,甚至還有少量精銳裝備著來自西方的後膛槍,戰鬥力不遜於西方的大明。其實幕府也有後備軍,隻是數量最多不過三萬,這已經是幕府涸澤而漁雖能維持的最大的數量了,這還是在新華夏提供大量貸款的前提下。

除了軍事,經濟方麵的差距就更大了。一方麵,幕府為了維持自己龐大的軍事力量,不得不加大對自己的實際控製區的盤剝,采取涸澤而漁的政策,導致民間經濟凋零,幾年間經濟不僅沒有增長,還衰退了許多。而倒幕軍方麵,一方麵控製的地盤幾十倍與幕府,經濟實力也是超過十倍,因此即使倒幕軍數量數倍於幕府軍,但是對於民間的負擔反而輕了許多。

最關鍵的是,在來自後世的島津齊興的主導下,仁孝天皇推行“殖產興業”的政策,大力推行資產新政,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綜合實力突飛猛進。

此時已經是1822年初夏,天氣不冷不熱,正是最舒服的時候。已經臨近午夜,在京都主持仁孝政府工作的島津齊興卻依然呆在位於府內的書房內,表麵上看著書,實際上,兩隻眼睛根本沒有聚焦,心思卻不知道飛到哪裏。

終於,一個渾身黑衣的密探在管家的引導下進入書房,這才讓島津齊興精神一振。

來者見到島津齊興,立馬下跪,“鄙人小泉十四郎,見過右大臣。”

此時天皇政府內,最高官職的是左大臣的德川家齊,其次就是島津齊興的右大臣。名義上, 在太政大臣缺失的情況下,應該是左大臣主政。但是,由於德川家齊不敢離開自己的封地,根本不在京都任職。主政的工作自然落到島津齊興身上,從而島津齊興掌控了大權。

因此,島津齊興在京都威望卓著,人人敬畏。

島津齊興顯然不在乎這些虛禮,讓小泉十四郎站立說話。詢問道,“事情進行的怎麼樣了?”

“水戶家主已經答應,隻要我們討伐幕府,他願意作為內應倒戈相向。”

“情況屬實嗎?”

“屬實?”

“為何如此確信?他們可是幕府的親藩。”

“其實卑職原本也有些擔心,不過之前發生的一些事情,讓卑職覺得水戶家的做法情有可原?”

“為何?”

“幕府為了加強自己的軍備,不僅是對自己的領地橫征暴斂,甚至連親藩的不放過,逼著他們繳納超額賦稅,以供應自己所需,另一方麵,卻限製這些親藩的軍事力量,隻有索取沒有回報,導致這些親藩也是怨聲載道。再有一點,我們倒幕軍勢力日盛一日,如日中天,水戶家如若頑抗,也是蚍蜉撼樹,倒戈相向也是情有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