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村裏,奶奶家裏(1 / 2)

引:嬉笑的童年過去了,那些遙遠的回味早已盡收,悠遠的古建稀群卻逗留在亙古不變的村莊裏……

待此,百褶蜿蜒的四折樓台裏,微風輕飄飄地吹開柳條,一老嫗一孫女相坐在一起,茶幾放兩杯香茗一盤果梨,細聽之兩人相談正氣。

鏡頭返轉––

話說,二十一世紀是90後的世界。一天我在院裏跟奶奶乘涼,我說起我的高中時代時不知怎麼談到我以後事了,她也講起了她那個貧窮年代裏平淡無奇卻又純情的羅曼史。我在一旁靜靜地聽著。

事情一眨眼仿佛回到了奶奶的十九世紀。。。

她說,他為了找她可謂是跋山涉水,步履維艱。那時簡約式小屋周圍的確有四麵環抱的山和一條蜿蜒不絕的水,卻不知從哪裏流出的。

奶奶家庭五口人,日子在周圍幾戶比起還算可以。

奶奶她住校,不經常回家,每次回家必定會有父親陳垠的好吃照顧,奶奶不習慣叫他為“父親”,偶爾叫個“爸”,但大多數都直喊他的大名——“陳垠!”,“陳垠”。家裏就這麼一個她是最小的,所以就算他聽到了也隻多說一句:“無家法!”,漸漸地習慣聽她這麼叫了,他也就耳聽為順了。

他可是非常愛麵子,他的愛麵子讓別人看起來都頓足不已。他的礙麵子,是如果在客人或朋友麵前讓別人女兒聽到喊他的大名,嘴上不說,他回家一定不顧及愛女之心然後一頓痛打。所以,他現在交的朋友都是德高望重亦或通理達人之輩。比起家裏的主管母親,父親的廚藝也不會差,但奶奶那時就喜歡母親做的飯,她說:“母親親手做的有家的感覺,充滿著溫馨的味道”。住校兩星期,一次回家僅一天半,奶奶是個自強的人,她也會想家。

那時沒有電話,想家,打電話要到附近的電話亭,說是近,但也要跑上一裏地。通常,想家的學生在遠處都不怎麼打電話,兩星期怎麼會這麼難熬,其實這跟當時生活條件有關。

農村那個時候,日子苦點很是正常,因為富裕的家庭實在沒幾戶。

村裏有個萬元戶,姓董具體叫什麼也忘了。聽說他一人白手起家,父母隻是農民,除了生計之外沒有多餘的錢去自己幹生意,就靠著自己高中畢業的全部才能自己幾個生意不錯的朋友,自己開家店做了老板。他能屈能伸,對!好像是叫董鍶元來著。一開始借的外貸,兩年便還清,三年手頭就有了十來萬。

消息在一傳開——村裏有了萬元戶!於是所有人都驚噓不已。不單單是村邊人,就連村裏村外以及在外打工的親戚都如實不敢相信,被別人的事實誤以為是在耍嘴皮子,好騙來親戚去借錢,以為村裏的人出了大事,村裏不稱職的幹部被人搜刮了,男女老少都食不飽腹了。。結果,親戚卻來了。

親戚不遠萬裏跑來,好家夥!剛把車停到村頭,村裏的消息接二連三地傳開了——“董鍶元家裏都是有錢門戶…我們巴結他一把說不定會享到好處呢”。眾人聽之有理,齊意商量,說這好。

這下好了,明顯就是人不拱豬豬上樹嘛。以前村裏蔑視他說他壞話的人仿佛轉眼就都消失了,一個個變成了好人。在一個不起眼的貧窮村子,哪裏這麼和諧過。還有以前在村東頭一個遇到他都不直眼看他的姑娘竟然親自找上門來提親。然而,董鍶元最曉裏情,他自言自語地說:“以前都看不上我,現在卻看上我了?還不是因為我家的錢啊!”在董鍶元眼裏,這樣的人最可恨。

以後幾天裏,董鍶元接連不斷地在自家門前收到一籃又一籃青菜,有時有自家養的雞下的蛋,偶爾也會有肉。

這些東西放這明擺著就是被糟蹋。村裏知道了這一點,家裏窮又道德敗壞的就會拿走一籃子夠幾天去享福的。董家若來了,看到門口這些東西也會明了,挑些稀罕的剩下就留給這些人,最無奈的是能吃上口糧的甚至也會跟他們去“搶”。

那時奶奶自家還算富裕,有先前兵烈犧牲的戰士為先跡,每年都會得到村大隊受國家規定的補償金;不愁吃不愁穿還是說得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