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資源信息庫管理

資源信息庫管理主要指資源信息庫的建立、維護與更新。具體包括基礎設施、傳輸通路、係統設備、主要備件、應急設施和其他與安全相關資源在配置、數量、性能及其維護與更新等方麵的主要信息的管理,使資源信息數據與資源現狀保持一致。當重要資源信息發生變化時,應及時報告所屬指揮調度係統,因為總指揮調度係統必須全麵掌握重要資源的分布情況。

4.資源調用和補償管理

資源調配工作是有一定程序的,一般由實施處置係統根據需要向指揮調度係統提出,由指揮調度係統統一協調指揮和調度。資源調度要堅持有效利用原則和區域就近原則,指揮調度係統一般要根據資源的分布、配置情況,製定操作性強的快速調用程序。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製定有關資源使用後的相關規定,應急資源在調配使用後,應該按有關規定給予歸還或補償。

5.資源運輸和采購管理

資源的運輸和采購一般要堅持便利性原則、就近性原則和快捷性原則。

管理者要預先聯係好所需物資的購買點及運輸工具,一般而言,快捷性是優於成本等其他特性的優先考慮因素。其中交通運輸設施及能力恢複、救災物資的運輸應該是首要考慮方案,緊急情況下的交通工具征用和管製、工程搶險和生命線的搶救和恢複等方麵的物資,可設立應急專項經費進行物資采購、運輸、儲備、管理和調配。

6.資源征用和救援管理

在處置突發事件過程中出現物資資源短缺時,如有必要可以進行行政征用。征用的主體是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而征用的對象是有關單位和個人,征用的內容是應急救援所需設備、設施、場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資。應急救援還可以借助另外兩種途徑,一是向其他人民政府請求支援;二是要求生產、供應生活必需品和應急救援物資的企業提供相應的救援服務。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按照分工負責的原則,對應急物資的保障和儲備管理工作進行了明確規定:

①發展改革委員會具體負責國家應急物資儲備的綜合管理工作,商務部及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基本生活用品的應急及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儲備管理工作。

②發展改革委員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建立健全國家重要應急物資監測網絡、預警體係和應急物資生產、儲備、調撥及緊急配送體係,完善應急工作程序,確保應急所需物資和生活用品的及時供應,並加強對物資儲備的監督管理,及時予以補充和更新。

③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的規定,做好物資儲備工作。

④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國家應對突發事件物資儲備計劃,報國務院批準後,按地區有計劃進行儲備。在保證一定數量的必需救災物資儲存的基礎上,發展改革委員會和商務部等有關部門通過政府采購等方式,建立生產、加工能力儲備體係,以及物資生產流程的技術儲備方索,做到救災物資動態儲備,保證應急物資及時供給。

⑤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救災物資儲存、調撥和緊急配送體係,培育和發展物資捐助和經濟動員能力,確保救災所需物資和生活用品的應急供應,並加強對儲備物資的監督管理,及時予以補充和更新。

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當地實際做好相應的應對突發事件的物資儲備。

為應對突發事件所建立的應急物資保障體係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①儲備的超前性。應急物資儲備要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因此應急物資儲備管理必須具有超前性的特點。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的概率、影響範圍、可能造成的損失以及應對工作的複雜程度來儲備應急物資,以備不虞之事,不時之需。

②統籌的科學性。除了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科學地儲備應急物資之外,還要按照應急處置要求,在數量、品種、規格、儲備地點以及各個管理環節上應做到統籌規劃,科學管理,充分保證在應對突發事件的過程中有物可調、有物可用的基礎上,還應避免應急物資儲備管理工作低效、無序和資源浪費等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