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堅持真正關心群眾利益的原則

要從根本上解決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發生,各級政府和公務人員應該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科學的人才觀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統籌兼顧,在正確把握好各方麵的利益平衡關係的基礎上,要真正關心群眾的利益,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心裏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始終不渝做好事。要關心群眾疾苦,體察群眾情緒,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團結群眾,帶領群眾,在群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4.堅持團結多數打擊少數的原則

團結大多數,是因為作為人民內部矛盾,大多數人都是自己人,都是可以爭取的正麵力量;打擊極少數,是因為群體性突發事件大都有極少數人在背後策動和謀劃,必須對這些極少數人進行嚴密控製,不僅事先要運用政治、法律、教育的手段,迫使其立即放棄非法組織、策動行為,而且在事件中要設法將其同參與事件的群眾分離開來,使其失去“龍頭”作用,更應在事後對其進行嚴肅處理,以儆效尤。同時,對那些乘機插手事件的敵對分子、敵對勢力和具有犯罪行為的個別人員,要及時予以揭露,依法進行堅決果斷的打擊,以起到震懾人心和控製事態的作用。對絕大多數受蒙蔽或者脅迫的群眾,隻要未參與犯罪行為,不論在事前、事中還是事後都應該采取說服教育的方法,使其盡快明白自己的錯誤行為,最終重新團結在黨和政府的周圍。

5.堅持可散不可聚、可導不可激、可解不可結的原則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采取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處置群體性事件,加強對群眾的說服教育、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態擴大。由於群體性突發事件具有對立性、抗爭性、突發性等特點,要求現場公務人員要積極配合有關責任單位,通過說服、教育、疏導的工作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法,行之以禮,安撫勸慰,緩解群眾的情緒,並力求站在群眾的立場上,為他們提供政策幫助、法律幫助、方法幫助,引導他們通過其他合法的程序,合法的途徑,合法的訴求渠道解決問題,盡量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階段,不使事件擴大,不使其形成大規模的上訪請願乃至衝擊黨政機關、阻塞交通、集會遊行或群體械鬥的事實。並通過有理有節的工作促使群眾逐步接受行政機關為維護現場秩序而提出的一些要求,爭取掌握控製現場的主動權。有關單位及其領導同誌也要及時跟進工作,對群眾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盡快作出明確答複,對現場群眾的人氣、情緒、矛盾要堅持“可散不可聚、可導不可激、可解不可結”的處置原則,盡快把群眾勸離現場,不到迫不得已,不得采用警力阻止和強行驅散的措施。

6.堅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及時化解矛盾的原則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群體性事件大多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屬於利益關係的訴求或者思想認識偏差的問題,一般不具有對抗性。因此,最合適的解決方式,應該是通過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平息事態,既要達到為政府解除幹擾的目的,又要到達為群眾排憂解難的目的。事件發生後,政府公務員應迅速作出反應,以積極的姿態,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真正把群眾當成自己人,誠心誠意與群眾平等對話,多作調解、勸解、和解工作,並協調各部門幫助群眾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要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使矛盾緩解,使群眾分散,使事件平息。對於重大事件,領導幹部要召集各方專家,包括經濟、政治、法學、心理、傳媒、社會學等方麵的專家和學者參加的應急處理決策管理,盡快拿出平息事件的最佳解決方案與對策。

7.堅持快速反應,重點解決的原則

由於群體性突發事件發展迅速,容易大規模擴大和蔓延,參與處置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快速做出反應,時間快一步就會主動一步,時間慢一步就會被動一步。群體性突發事件的處置,一般涉及的部門較多,因此,不同部門之間的統一合作、協同作戰至為重要,要集中優勢力量解決群眾最為關心的重點、焦點、熱點問題,並對這些問題做出明確答複,使主要矛盾得到化解,這樣,參與處置的工作人員既為政府平息了事端,也為群眾辦了實事,事態也就自然降了溫,餘下的問題也就比較容易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