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準備階段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危機情景模擬練習,即通過模擬危機情勢,認識危機特點,不僅可以為公眾培養危機意識,而且還能進一步完善危機預警與監控係統。從美國地方政府的實踐來看,就應急預案所進行的演習並不見得是真正規模上的大演習。許多市政府每年進行數次演習,而且都是“桌麵演習”(Tableto P Exercise)。即在假設的緊急情況下,在所有的指揮人員及當地的媒體都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他們緊急召集到應急中心,以測驗指揮係統和各部門之間信息交換的效率,並由此總結經驗,完善應急機製建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發達國家都建立了比較成熟的政府危機管理體係。日本從上到下都設有專門的全民危機警報係統;法國建立了明確的災害救援步驟,並在憲法中規定了緊急狀態製度,保障政府有效地行使行政緊急權力;美國完成了國家應急反應計劃,確保政府有效應對突發事件。
一筆筆高昂的學費,一次次成功的經驗,讓中國社會從上到下形成了一個共識:編製應急預案,建立應急機製,確保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的正常秩序,是中國需要盡快補上的一課。
二、我國應急預案體係的構建曆程
應急預案指麵對突發事件如自然災害、重特大事故、環境公害及人為破壞的應急管理、指揮、救援計劃等建立的應對方案和行動指南,它一般建立在綜合防災規劃上。其幾大重要子係統為:完善的應急組織管理指揮係統;強有力的應急工程救援保障體係;綜合協調、應對自如的相互支持係統;充分備災的保障供應體係;體現綜合救援的應急隊伍等。我國應急框架體係,以2006年國務院發布《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為總綱,25件國務院專項預案、80件國務院部門預案和31個省區市總體預案的出台為標誌,表明我國應急預案體係也已初步形成,並呈快速延伸發展趨勢。國家總體預案明確了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分級分類和預案框架體係,規定了國務院應對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組織體係、工作機製等內容,是指導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規範性文件。
我國1949年以後,開始經曆了單項應急預案階段,直到2001年才開始進入綜合性應急預案的編製使用階段。
在我國的煤礦、化工廠等高危行業,一般會有相應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災害預防及處理計劃》;公安、消防、急救等負責日常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部門,都已製定各類日常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20世紀80年代末,國家地震局在重點危險區開展了地震應急預案的編製工作,1991年完成了《國內破壞性地震應急反應預案》編製,1996年,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大約在同一個時期,我國核電企業編製了《核電廠應急計劃》,1996年,國防科工委牽頭製定了《國家核應急計劃》。2001年開始,上海市編製了《上海市災害事故緊急處置總體預案》。
應急概念是對應於特重大事故災難的危險問題提出的。危險包括人的危險、物的危險和責任危險三大類。首先,人的危險可分為生命危險和健康危險;物的危險指威脅財產和火災、雷電、台風、洪水等事故;責任危險是產生於法律上的損害賠償責任,一般又稱為第三者責任險。其中,危險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蘊藏意外事故發生可能性的危險狀態構成。
應急預案是應急管理的重要基礎,是中國應急管理體係建設的首要工作。
2003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成立應急預案工作小組。2004年1月,國務院召開了國務院各部門、各單位製定和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工作會議。4月6日和5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分別印發《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製定和修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框架指南》和《省(區、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框架指南》。6月3日至12月14日,國務院領導分別主持召開專項應急預案審核會,並審閱了105件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2005年1月2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2月25日,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受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委托,向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報告應急預案編製工作,並表示:“全國應急預案框架體係已初步形成。”4月17日,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5月至6月,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大類25件專項應急預案、80件部門預案,共計106件陸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