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應急機製建設方麵的學習——不斷增強應急管理的協調配合功能(4)(1 / 3)

建立基礎信息監測數據庫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a.建立健全突發事件基礎信息庫。所謂突發事件基礎信息庫,是指根據突發事件的種類和特點,建立應急管理工作所必備的有關危險源、風險隱患、應急資源(物資儲備、設備及應急隊伍)、應急避難場所(分布、疏散路線和容納能量等)、應急專家谘詢、應急預案、突發事件案例等基礎信息的數據庫。

建立完備、可共享的基礎信息庫是應急管理、監控和輔助決策的必不可少的支柱。

b.加強和完善監測網絡係統建設。包括提供設備、設施,配備專職或者兼職人員,明確責任分工,劃分監測區域,確定監測點,明確監測項目,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檢測並登記相關數據。完善監測網絡係統,一是要在完善現有氣象、水文、地震、地質、海洋和環境等自然災害監測網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監測密度,提高技術裝備和監測質量;二是要建立危險源、危險區域的實時監控係統和危險品跨區域流動動態監控係統;三是要在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網絡係統的同時,健全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動植物疫情、植物病蟲害和食品藥品安全等公共衛生事件監測係統。

(2)預警機製

預警機製是指根據對突發事件的預測信息和風險評估結果,依據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趨勢,確定相應預警級別,發布相關信息、采取相關措施的機製。其實質是根據不同情況提前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或減輕危機所造成的損害。突發事件的預警機製具有預報和警報的功能。具體包括如下內容:

①預警級別製度。

按照我國預警製度,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級別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一級為最高級別。可以預警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級別。針對不同突發事件的性質、機理、發展過程不同,各類突發事件預警級別在專項預案中規定了統一的劃分標準。

預警機製是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前對事件的預報、預測及提供預先處理操作的重要機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a.對預警範圍的確定。需要嚴格規定監控的時間範圍、空間範圍以及監控對象範圍。

b.預警級別的設定及表達方法的規定。如香港對暴雨的預警分成了多個以不同顏色表示的級別。美國核安全管理委員會對突發事件製定了5種警戒級別,按照從輕微到嚴重的順序,分別以5種顏色表示。

c.緊急通報的次序、範圍和方式的規定。發生突發事件之後,第一時間以及之後應該按照順序通知的機構和人,以及通知的方式。

d.突發事件領域與範疇預判。對突發事件涉及到的領域和範疇進行預判,初步對突發事件給出一個類別和級別,以便於與應對預案相匹配。

各類突發事件都應當建立健全預警製度。目前我國的預警級別設定還僅限於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考慮到社會安全事件的特殊性,如社會敏感程度,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不易預測的特點,未要求社會安全事件必須劃分預警級別。預警級別並不等同於突發事件的分級,預警級別的確定往往是預測性的,並不是實際結果,一般是突發事件還處於未然狀態,而突發事件的分級則是確定的,是基於突發事件已然狀態的劃分,預警級別和實際發生的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級別分級標準不一定一致,需要負責統一領導或者處置的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和確定。另外,確定預警級別的依據主要是突發事件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而突發事件的分級主要是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範圍來劃分。

②預警警報的發布製度。

原則規定,突發事件發生地的縣級政府享有預警警報的發布權,但影響超過本行政區域範圍的,應當由上級政府發布預警警報。確定預警警報的發布權應當遵守三項原則,即屬地為主的原則、權責一致的原則、受上級領導的原則。

③不同級別預警警報發布後應采取的措施。

不同級別的預警警報代表了不同的危險警示程度和應該采取的相應預防措施。由於一二級預警級別高,發生災難後所造成的危害大,相應采取的預防措施也更緊迫,要求也更高;三四級預警級別較低,相應采取的措施也要比一二級預警幅度和急切程度小一些。下麵我們分別就一二級預警和三四級預警各自應該采取的具體預防措施介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