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詩集中很多詩歌都是對詩人理論的驗證,當然也包括本詩。
從內容到形式上,《死水》突破了舊詩的樊籬,對新詩現代化的貢獻顯而易見。
(六)《奇跡》——千百度,驀然回首
聞一多是一位努力追求藝術美的詩人,參與社會革命並沒有讓他失去追求藝術的熾熱的心。他盼望藝術靈光乍現,以創造出更高成就的作品。他對藝術一直都是孜孜以求的。他探求“神秘美”,提出並踐行“三美”主張,在詩歌現代性道路的探索上,作出了重要貢獻。詩人前期的努力,已經結出碩果累累,但作為有上進心的詩人,他並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果。這首詩歌實際上是詩人對前期創作的回顧,並以新的尺度來衡量以往,指引未來。
《死水》出版後,詩人連續三年未寫詩歌。1931年,聞一多發表了這首《奇跡》,該詩發表在《詩刊》創刊號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詩人雖未能捕獲靈光創造出讓自己很滿意的作品,但他卻通過“奇跡”一詩,豐富了詩歌創作的理論。詩人如此對詩歌的追求,如此的創作,可以認為是一個真正的“奇跡”。
詩歌裏的“我”的形象是個癡迷於“奇跡”出現的一個執著的人,能夠拋棄很多,拋棄平凡,拋棄以往所認可的美麗,隻是為了等待一刹那的永恒而寧願犧牲一切,詩人說:
讓雷來劈我,火山來燒,全地獄翻起來
撲我……害怕嗎?你放心,反正罡風
吹不熄靈魂的燈,願這蛻殼化成灰燼。
這種為了藝術而放棄一切,勇敢麵對災難與苦痛的精神,怎能不讓人敬佩。緊接上麵句子的是“不礙事”,這是何等的癡迷啊!三個字,包含了太多的內容,如此淡定從容,如此放下一切,全都是為了“奇跡”。
這種對藝術的癡迷,和那個在佛前許願,等待五百年輪回見心中所戀之人一麵的女子是何其相似!甘願放棄現有的一切,隻為等待對方的出現。如果說五百年的等待尚有期盼,畢竟是到了時間,人就來了,而“奇跡”卻未得到任何承諾,它出現與不出現,完全是未知的。誰能知道,這一等,是多久?
三、精彩賞析
(一)《七子之歌·澳門》精彩賞析
《七子之歌》之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繈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開頭兩句敘述遊子向母親傾訴被擄走的苦難經曆,寫的是兒子被侵略者從“繈褓”中擄走,一去就是幾百年,時間太久,飽含著辛酸與楚痛。第三、四兩句,抒發了澳門赤子心向祖國的熾熱情懷。“但是他們擄走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此處用了一個轉折句,突出澳門赤子之心係祖國,至死不變的熾熱情懷。第五、六兩句,抒發了澳門強烈期盼回到母親懷抱的願望。“三百年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詩人以擬人的手法,表現了歸來的深情的渴望。最後一句,抒發七子熱切而堅定的信念。這一句,也是其他幾章共有的結束語,把全詩推向高潮,表現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和鮮明的反帝立場,強烈抒發了澳門期盼回歸的情感。
詩人自己曾說:“我是一座沒有爆發的火山,希望炸開那禁錮他的地殼,好放出光與熱來。”勿忘國恥,收複失地,振興中華是聞一多切切的期待!
(二)《發現》精彩賞析
1.
鞭著時間的罡風,擎一把火,
我來了,不知道是一場空喜。
2.
我追問青天,逼迫八麵的風,
我問,拳頭擂著大地的赤胸,
總問不出消息;我哭著叫你,
嘔出一顆心來,——在我心裏!
回國後的詩人發現“這不是我的中華”。希望破滅後的失望和悲憤之情充滿詩人的胸懷。詩人發現的不僅是祖國的沉淪。“我的中華”,亦即詩人理想的祖國在哪裏呢?詩人努力探尋,執著追求。然而,由於時代和認識上的局限,由於當時的現實是如此濃黑,結果“總問不出消息”。詩人哭啊哭啊,把心都嘔出來了。他終於“發現”是“在我心裏”,這才是詩人真正的發現。這個發現,表現了詩人摯愛之情。正因為詩人對祖國愛之深,才會對黑暗的現實恨之切。朱自清曾說聞一多“是個愛國詩人,而且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愛國詩人”。可見其對聞一多地位的評價之高。
“鞭著時間的罡風,擎一把火,我來了,不知道是一場空喜。”在詩人的心目中,有個藍圖,那藍圖必定是美好的,在那藍圖裏一切都是美好的,山河,日月,包括生長在那裏的人民。然而,當我來了後發現,那隻是“空喜”。我看到的景象遠不是想象的景象,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在想象和現實之間距離突然產生了,而且那距離如此之大,詩人“發現”的中華,不是自己的“中華”,痛苦與憤怒縈繞心田。
“我追問青天,逼迫八麵的風,我問,拳頭擂著大地的赤胸,總問不出消息;我哭著叫你,嘔出一顆心來,——在我心裏!”我“發現”的是滿目瘡痍的華夏大地,為什麼呢?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景象,這一切是怎麼造成的?詩人不由得要叩問。於是“我追問青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似乎遇到不解的事的時候習慣於向天去追尋答案。因為人們認為天知道得太多,皇帝喜歡祭天,老百姓在遇到困難或疑惑的時候,或者被人冤枉的時候會問天。比較有代表的就是屈原的著名的《天問》,以奇文傳世,表達了詩人無窮的想象力。顯然詩人聞一多深諳古典的意蘊,在這裏,詩人問青天,“拳頭擂著大地的赤胸”,可見詩人的苦楚何其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詩人是更能細致而有前瞻性地把握社會現實的,當他發現自己的祖國是如此狀況的時候,發出令人動容的質問。可是“總問不出消息”。後來,詩人才發現,美好的祖國,是藏在心底的。這是對現狀的無奈和不滿。如何恢複我心中的祖國,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去改變,那就是去恢複。隻有戰鬥,才能讓我心裏的祖國,再一次回歸到本來的麵目。
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唱出的歌是發自心底的,因此,那字裏行間跳動的情感是震撼人心的。
(三)《聞一多先生的書桌》精彩賞析
“什麼主人?誰是我們的主人?”
一切的靜物都同聲罵道,
“生活若果是這般的狼狽,
倒還不如沒有生活的好!”
主人咬著煙鬥迷迷的笑,
“一切的眾生應該各安其位。
我何曾有意的糟蹋你們,
秩序不在我的能力之內。”
可以發現,在社會現實麵前,詩人的心理是非常緊張的;但在書齋裏,詩人卻又是一個心境無比放鬆的人。這表明詩人在麵對社會性事務和書齋性事務上有著近乎相反的心態。因為輕鬆,最後幾句甚至帶有自嘲的意味,“一切的眾生應該各安其位。/我何曾有意的糟蹋你們,/秩序不在我的能力之內。”真像是一個灑脫而溫和的智者,一團糟的書桌是無所謂的,不是“我”有意“糟蹋你們”,而是上天自有它的“秩序”,它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你們”就聽天由命吧。語氣之中,有著某種看破人生或者居高臨下品評人生的意味。
就拿上麵的那首《發現》來看,“我”的形象是不失望、不沉淪,是深愛著自己的祖國的。讀者感受到的是帶有強烈愛國心的戰鬥者的形象,心懷祖國,不惜嘔心瀝血,麵對“這不是我的中華”,深感要做得太多。如此忙於與黑暗鬥爭的戰士,想來閑暇時機畢竟不多。而在《聞一多先生的書桌》這首詩歌中,卻能見出詩人忙裏偷閑。在平靜的書桌麵前,黑暗、恐怖等等,一切社會的東西消失了,詩人自我調節,充滿了情趣。
詩人以輕鬆的筆觸,幽默而歡快的情致恰如其分地對外部緊張狀況進行了調劑。退入書齋,原來也是別有一番情趣的!
由此,可以看出《聞一多先生的書桌》從另一個角度側麵地展現了詩人另一方麵的東西,一個立體的詩人形象就更完整地矗立在讀者麵前了。
“主人咬著煙鬥迷迷的笑”,詩人的神態被惟妙惟肖地刻畫了出來,包括他的言語,很值得揣摩、品味。詩歌通過神態刻畫及語言描寫,使主人的形象更豐滿而生動了。
(四)《口供》精彩賞析
我不騙你,我不是什麼詩人,
縱然我愛的是白石的堅貞,
青鬆和大海,鴉背馱著夕陽,
黃昏裏織滿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愛英雄,還愛高山,
我愛一幅國旗在風中招展,
自從鵝黃到古銅色的菊花。
記著我的糧食是一壺苦茶!
可是還有一個我,你怕不怕──
蒼蠅似的思想,垃圾桶裏爬。
開篇詩人用第一人稱的口吻,開始供述,“我不是什麼詩人。”聞一多如果不是詩人,中國現代詩壇上還有幾人可以稱得上詩人?為什麼聞一多開篇就談自己不是詩人呢?詩人這樣供述、檢討,似乎帶有被逼迫的味道。
但是從第一節供述的內容來看,詩人的追求與夢想都是美好的,高尚的,而非卑劣的。我們看到的完全是一個有愛國情懷的、羨慕英雄氣概的、品操德行高尚的詩人形象,無論是不是詩人已經不是重要的了。但是,這些內容卻正好給詩人定了位,他是一名愛國主義情感充斥於胸的詩人,能夠為民族、為國家而犧牲的詩人,怎會不是個好詩人?
“我愛的是白石的堅貞”“愛英雄”“愛高尚”,如果中國現代詩人也有平台,那聞一多是站在台階較高處的那一位,不可或缺,地位獨特。
“黃昏裏織滿了蝙蝠的翅膀”,這句很有詩情畫意。無論從語言的組織還是畫麵的構建而言,都具有詩化的特色。在中國傳統詩歌理論中,關於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觀點被廣為接受,比較推崇的有王維的詩歌創作。自蘇東坡《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一論出,基本上將中國詩歌的精髓參透了。對詩歌創作而言,在詩中有畫的角度思考上,詩人多有錘煉與推敲,這也造就了中國詩歌意境美的特色並流傳久遠。如今看聞一多這句“黃昏裏織滿了蝙蝠的翅膀”也是有這樣的特點的。蝙蝠在黃昏時分,上下穿梭,讓我們感受到即使是黑暗充斥的時候,也有動態的、給人力量的精靈的舞動所展現的美麗。黑夜降臨,並不能抹殺一切,靈動的蝙蝠遨遊其間,讓我們看到了亮光與希望。詩人選用“蝙蝠”織就的畫麵,獨特而新奇。
“記著我的糧食是一壺苦茶”詩句表明了詩人安貧樂道的精神境界。《論語·雍也》記載孔子在評價最得意的門生顏回時的一段話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高度評價了弟子顏回能夠淡泊功利,身處困境而能一心向道的境界。這種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世哲學,特別是不受物質因素影響而堅守高尚情操的典範,對曆代知識分子的影響是深遠的。顯然,詩人聞一多也從傳統知識分子那兒繼承了這樣的精神,因此能造就很高的精神境界,成就讓人仰慕的高貴品格。
從第一節詩歌來看,詩人表現了高尚的愛國情懷,這種節操植根於民族文化中,能看出詩人受到的古典情懷的熏陶。
“可是還有一個我,你怕不怕──
蒼蠅似的思想,垃圾桶裏爬。”
詩歌第二節共兩句,是口供的補充,是對詩人另一麵的自我揭露。第一節裏完美的內容不在了,續接的是醜的、惡的事物,“蒼蠅”“垃圾”,如果我們從詩人以及同時代的詩人的作品來看,這樣的意象進入詩歌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象征了黑暗時代的垃圾般的社會,“我”的另一麵,在別人眼裏,由敵對的一方看,何嚐不是被對方厭棄的角色?
自第二節結束,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一個豐富的、有立體感的詩人形象。從他的“口供”中,我們更能領悟詩人的愛國情懷與向往英雄的美好願望,這是真實的,這些東西滲透到了詩人的骨頭裏。也正因為對完美人格的追求,對光明的向往,對祖國的激情,才有了後來的聞一多先生拍案而起。那一刻,我們看到的是正直、無畏、熱愛祖國的偉大形象,是具有民族魂魄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