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西行泯州趕赴貴清山眾人,當有崆峒掌門何夕之先頭領路,山東霹靂金剛門二十餘眾及少林寺方丈道悟大師、達摩院首座道通大師合少林神僧“無禪”等人在後,身畔自有三五名“覺”字輩青少僧人簇擁,亦有監察太華派掌門天鶴道人之意。
此去岷州路徑遙遠,需過三山、攀五嶽。眾人曉行夜住非隻一日,不敢耽擱。無奈人眾太多不好照應,一路好趕足近兩月光景才堪堪出得大宋西境。又轉得荊棘泥沼、羊腸野徑,待抵達岷州之時,時節竟已近冬月。
岷州地處西北寒地,時近嚴冬,那天氣自然極為冰冷。眾人來到貴清山腳下,但見那山仙姿神韻、雲騰霧繞,其雄奇險峻之處竟比那西嶽華山尚有不遑多讓。那時節正值大雪紛飛,貴清山上的斷澗仙橋、參天樹木銀裝素裹,卻使平添了幾分聖潔之意。
凜冽的寒風吹打在眾人的身上,饒是這些漢子體格強壯久經風霜竟也抵不住這浸骨的寒意。眾人中唯有諸如無禪神僧、道悟大師以及道通大師並太華掌門天鶴道人、崆峒派何夕之等有限幾名身俱高深內功的好手還能談笑自若,渾若無事。
崆峒掌門何夕之撣了撣棉帽上的積雪,道:“諸位且看,這便是被譽為‘隴中小華山’的貴清山了。攀到左方山頂,就能看到那鷂子,宮。”
眾人聽罷知道結束了這兩個月來的長途跋涉,都是大喜。達摩院首座道通大師眼見這巍峨美景,不住口的讚道:“貴清山之峻果然名不虛傳,當真是一座妙山。阿彌陀佛!”而天鶴道人聞言卻是麵皮僵硬,隻道:“好極!好極!”
話不多說。眾人迎著揚揚飄絮,踩著厚厚的鵝毛積雪,艱難的向山上攀去。過不良久,果然見左峰上一座偌大的堂皇大觀屹立而坐。
那大觀朱門玉柱,其上棗木大典龍飛鳳舞,鐫刻著“鷂子,宮”三個遒勁楷字。眾人大喜,知是來到了鷂子,宮外,當下度步而去。
想到鷂子宮極有可能無故殘害了少華山一門,那山東霹靂金剛門都是一夥兒粗人,少不了怒氣衝衝,吆五喝六的大聲謾罵,直聽的少林幾位僧人連呼“罪過!”
眾人越走越近,堪堪來到宮門前,卻見那處積雪重重,皚皚白雪直把那宮門高簷都快要壓的塌了。
崆峒掌門素來謹慎,他見積雪如此之厚,這門外卻是寂靜無聲連個打掃的弟子都沒有,不由心內一緊打斷眾人的腳步,對那幾位帶頭的掌門幫主說道:“諸位且慢近前!”
眾人正不知他是何用意的時候,卻聽他又皺眉說道:“看那宮門都要被大雪壓塌了,鷂子,宮中豈會沒有一個人出來打掃一下?我看這其中定然有詐,不可不防啊!”
眾人一聽都是頷首,心道有理。少林達摩院首座道通對無禪大師說道:“何掌門說的不無道理。師叔,咱們浩浩蕩蕩這許多人一路行來足有兩月餘,想必那鷂子,宮不會不得到風聲!”那無禪大師一副慈眉善目,聞言隻是口宣“阿彌陀佛”,並不說話。
江南雲家家主雲海川亦驅步上前,手捋三尺墨髯,含笑道:“不錯!在下以為風天朔此時正設下埋伏,等著咱們來哩!”
天鶴道人隨眾人日夜兼程萬裏趕路,卻因當中有數名高手,致使始終難以走脫,積怨已久,不由哂笑連連,手撫拂塵,激道:“哼!真有埋伏又有如何?以貧道三十年的‘太一’功力,再加上這一手‘三十六路翻雲展’的手段,天下也去得,又何懼這小小的鷂子,宮?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