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北上京畿(上)(1 / 3)

01赴京上任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金融的決策和管理中心,是黨中央所在地,是全國億萬人民向往的地方。這些年來,韓培信不知道來過北京多少次,每次到北京,都有不同的感受,特別是那幾次參加中央的會議,還見到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劉少奇、鄧小平等中央領導,那時候,他的心情總是激動不已。他怎麼也沒有想過,有一天,他會到北京工作。

1977年11月中旬的一天,一列由南京開往北京的火車,軟臥車廂裏幹淨整潔,潔白的台布、潔白的床單和被褥。臨窗坐著兩位年過半百的夫妻,他們就是韓培信和王浩。韓培信受命調去國家輕工業部任常務副部長,此刻,韓培信和他的夫人心情都是異常複雜的,他說:“王浩,你喜歡北京嗎?”

王浩說:“看你這話問的,作為中國人,誰不喜歡北京,不過喜歡歸喜歡,真的叫我到北京工作……”

韓培信說:“是啊,我到現在還不明白,中央為什麼突然把我調到國家輕工業部,中央誰會想到我韓培信呢?”

這時,一個女年輕乘務員端著杯子,來到他們麵前,說:“首長,請喝茶!”

坐在對麵的年輕人一邊接過杯子放到韓培信麵前,一邊問道:“列車員同誌,還有多長時間到北京?”

女乘務員說:“大約還有三個多小時。”

韓培信看著年輕人,說:“保華,到北京工作,願意嗎?”

梁保華說:“我是首長秘書,首長到哪裏,我就到哪裏,北京是祖國的心髒,多好啊!”

北京火車站的站台上,一位女工作人員,引著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幹部和幾個年輕人,說:“請你們在這裏等著,八號車廂會在這裏停下。”那位老同誌說:“謝謝你,小同誌。”

旁邊一位中年人說:“餘部長,你見過韓部長嗎?”

餘部長搖搖頭:“沒見過,但知道他,也是一個老同誌,一直在江蘇工作,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老同誌,渡江南下後,先在常熟,後當蘇州地委書記,‘文革’前就是江蘇省委秘書長,現在是江蘇省委書記處書記。”

火車緩緩停了下來,那個中年人對身邊的年輕人說:“火車停了,把牌子舉起來。”

餘部長說:“其實不用舉牌子,我能看出來。”

這時車廂的門開了,一位女乘務員站在門口,說:“首長,您小心,有人接嗎?”

韓培信笑笑,說:“有人接。謝謝你,小同誌。”

餘部長看著車上下來的韓培信,說:“你們看,那一定是韓部長。”說著,就迎了上去,韓培信已經看到接他們的牌子了,韓培信身後跟著王浩,梁保華也緊跟在後麵,韓培信一眼看到已經走到他麵前的老同誌。

餘部長迎了上去,遠遠伸出手,說:“是韓培信同誌吧,我是餘建亭。”

韓培信握著餘建亭的手,說:“餘部長,真不好意思,你還親自來接我。”

“應當的!錢之光同誌臨時有點急事,否則他也要來的。”

韓培信說:“來,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是我夫人王浩,這是秘書梁保華。”

餘建亭握著王浩和梁保華的手,說:“辛苦了,歡迎,歡迎!”

大家跟著人群,向出口處走去,餘建亭說:“哎呀,你來得好啊,中央雖然開過第十一次黨代會,十年‘文革’結束了,但是各項工作都還在努力當中,許多領導幹部都還沒有解放,現在中央決定把輕工部分成輕工業部和紡織工業部兩個部,工作很多。”

韓培信在接到中央電報後,才知道餘建亭是1936年就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老同誌。曾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股長、軍事工業局科長,中共富裕、訥河縣委書記,擔任過陳雲同誌的秘書。現在是輕工業部副部長。

和韓培信同時調到國家輕工業部的,還有福建省副省長梁靈光同誌。

梁靈光同誌也是一位老同誌,抗日戰爭時期曾經在蘇中地區任過軍分區司令員,韓培信早就知道他,隻是不熟悉,現在兩人同時調來國家輕工業部,他從心裏有一種親切感。

上班之後,韓培信才得知,1970年以來,紡織部與第一輕工業部、第二輕工業部合並為輕工業部,錢之光擔任部長。而此時,中央正醞釀把輕工部、紡織部分開,恢複輕工業部和紡織工業部,錢之光任紡織工業部部長;梁靈光任輕工業部部長。

組織機構的變化,最主要的是領導層,隻有先把領導確定了,才能考慮其他分家的問題。韓培信上任不久,了解到輕工業部在“文革”中派性非常嚴重,部長錢之光同誌傳達了中央和李先念同誌的指示,主要是中央決定把輕工部、紡織部分開的意義、重要性。關於領導問題,中組部和李先念、穀牧同誌正在考慮分部之後的人事安排,讓錢之光、梁靈光、韓培信一起研究方案。

鑒於原來輕工部的幹部麵臨著自己的去向問題,所以,許多人就到處打聽、活動。“文革”中輕工業部內部分為四派,一輕工業部兩派,一派以食品工業的幹部為主,另一派以造紙工業方麵的幹部和原地方工業部的同誌為主要力量。在分成輕工部、紡織部兩部的問題上,這四派就統一起來了,與紡織部爭“財產”。

韓培信了解情況後,覺得大家的心情能夠理解,但是無論什麼財產也好,錢也好,物也好,都是國家的。組織上準備讓錢之光同誌出任紡織部部長。但他覺得韓培信同誌是新調來的,沒有任何觀點,在處理問題時,公正公平,工作作風雷厲風行,他希望韓培信隨他到紡織部去。錢之光和韓培信商量分部的請示時,無意當中透露了韓培信調國家輕工業部的內幕。他說:“本來李先念同誌和江蘇許家屯同誌商量,準備調胡宏同誌到部裏來,而許家屯推薦你,說你懂農業,對社隊企業也很熟悉,到輕工部很合適,胡宏同誌搞工業,又是第二把手,協助他主持省委日常工作,離不開。還是韓培信比較合適。”

聽了錢之光的一番話,證實了韓培信的分析和判斷,果然是許家屯從中做了文章。但是,既然已經調走了,既來之則安之吧!韓培信已經不想把這些放在心裏,事情也就這樣過去了。

錢之光接著說:“你來了好啊,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和工作,我考慮中央已經決定梁靈光同誌當輕工部部長,你當常務副部長、黨組副書記。既然這樣,由於我已經到年齡了,希望你到紡織部當常務副部長、黨組副書記,你又是江蘇省委書記處書記,工作一段時間,情況熟悉了,接替我的工作比較好,你意見如何?”

韓培信猶豫了一會兒,笑著說:“錢部長,中央調我時已經明確到輕工部工作,中央一定有他們的想法,中央既然已經決定了,您就不便再提議改變中央的決定了,弄不好中央會認為是我個人的想法。我們先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兩個部順利地分好,其他事以後再說,好嗎?”

錢之光說:“對,你說的也是,現在要把原來的輕工業部分開,矛盾不少,有很多工作要做。”

韓培信說:“從我了解到的情況看,兩個部分家完成後,輕工部的任務更重些,內部情況也複雜;而紡織工業部的任務比較集中,內部相對比較單純。輕工部有許多幹部還有待解放,任務很艱巨。據我掌握,部裏還有一千八百多名幹部掛在那裏,大部分還沒有分配工作,內部派性也很嚴重,梁靈光同誌也是新來的,需要我支持他工作。錢部長的美意我很感謝,我的想法也希望錢部長能理解。”

“是啊,培信同誌,你想得很周到,你看紡工部的班子怎麼搭呢?”

韓培信說:“我向錢部長推薦兩個副部長人選,一是顧秀蓮,二是吳文英。”

錢之光同意這個意見,就由韓培信執筆,寫了報告,錢之光同誌簽字後上報中央。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後來中央派吳文英同誌擔任副部長。

02京城新居

京城之大,是韓培信和王浩都沒有想到的。而且中央機關和省裏更是兩重天地,他們舉家北遷,先在北京前門飯店住了下來,後來又遷至民族飯店,不久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分配了宿舍,在北京南沙溝部長樓一套四居室安了家。韓培信在工作上很快就接手了,隻是生活上遲遲難以適應,北京太大,長期在南京生活習慣了的韓培信和王浩,對於北京的氣候、環境都要努力去適應。

北京不僅是中央機關所在地,中央機關人多,幹部級別高,還有北京市級機關,領導多,人員關係複雜。當然差別的根本還在於韓培信角色的轉換,在江蘇省委,他已經是江蘇省委書記處書記,是一方黨政領導,輕工業部雖然是中央的一個部,也是省級,但哪能和一個十萬平方公裏土地,五千七百多萬人口的江蘇省相比。韓培信對北京生活的不習慣隻能放在心裏,王浩的工作更加單一、和人的接觸麵小,對於周圍陌生環境極不適應。這天晚上,王浩說:“培信,中央機關不像省裏,天天和群眾接觸,我也能常去蘇北老家探望你姐姐他們,從他們那裏可以了解到許多群眾的要求,對黨的願望。北京離老家這樣遠,我們從機關到宿舍,周圍住的都是部長,又相互不認識,怕是長期下去真的成了官僚主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