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蘇南蘇北掛鉤協作

一切都歸結於這個特殊的年代。1977年7月16日―21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篇章,結束了籠罩在中國人民頭上長達十年的陰霾。社會必然重又回歸到大治的局麵。大亂之後必有大治!這是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

全黨全國人民思想觀念得到大解放,正是從這天開始的。這個大解放首先是從農村開始的,1980年初在中國農村推行的一項重要的改革,是農村土地製度的重要轉折,也是現行中國大陸農村的一項基本經濟製度。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農村經濟的全麵發展,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而八十年代正是這個偉大時代的施展舞台,韓培信正是在這個時期,有了施展自己抱負的大舞台。他成了這個時代,這個舞台的表演者。

在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宣傳發動之後,1985年4月2日至6日,江蘇省委在沙洲縣召開了漣水、東海、阜寧等13個縣的經濟發展座談會。蘇南發展較快的10個縣(市)和海安縣,以及省有關部門共二百多人參加了會議。蘇北13個縣介紹了他們的經濟發展規劃。蘇南10個縣和蘇北13個縣共商建立掛鉤協作的具體做法。省市領導共同研究了加快蘇南蘇北經濟發展的措施。使蘇北蘇南的同誌更加明確了今後經濟發展的思路,蘇北的同誌更加明確蘇北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和曆史使命。

會議達成了共識,要從整體上和多層次上改進農村產業結構的合理化,促進農、林、牧、副、漁全麵發展規劃,工、商、建、運、服五業的綜合經營,使經濟得到穩步、均衡的發展。首先要辦好現有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加強技術改造,提高經濟效益,大膽重視、選拔優秀人才,開拓財路,籌集、管好、用好資金,擴大商業流通,發展我省與外省的橫向聯係,特別是與上海、浙江的合作。加強交通、能源建設、發展鄉鎮企業要實行“五個輪子”一齊轉——實行鄉辦、村辦、組辦、聯戶辦、家庭辦。經過三至五年的努力,蘇北13個縣要達到全省中等縣的水平。

會議強調了南北對口掛鉤協作,配對子,聯“姻緣”:

無錫與阜寧建湖;江陰與濱海、響水;宜興與盱眙;武進與沭陽、豐縣;吳縣與灌南;吳江與淮陰;昆山與洪澤;太倉與灌雲。縣與縣之間,在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加強技術改造、交流信息,開發產品等方麵,加強協作和聯合,有些縣在會上就擬訂了意向性協議,有的待考察後再具體落實協作和支持項目。提倡發展廣泛的橫向聯係,原有的協作關係不中斷,並要發展更多的協作關係。這次協作會議對加快蘇北13個縣的經濟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02全力支援蘇北脫貧

省委製定出支持13個縣發展計劃,財政、稅務上給予支持,加強對13個縣財務幹部的培訓,鼓勵蘇南先進縣到蘇北13個縣傳授技術和管理經驗。在三年內,對外請的專家技術人員實行補貼製,經費由省財政補助,在金融貸款上出台優惠政策。

會後,韓培信親自深入每個縣考察、督促沙洲會議落實情況。省委決定,每年召開一次會議,檢查、彙報蘇南蘇北掛鉤後的效益。直到13個縣達均到小康水平。

從而使江蘇的鄉鎮企業產生了新的飛躍。

1984年,全國鄉鎮企業總產值為1710億元,比上年度增長40.9%;江蘇鄉鎮企業總產值為278.97億元,比上年度增長41.9%。顯然高出全國增長水平。江蘇實行“五個輪子”一齊轉後,全省工業結構比重中,鄉鎮企業已占三分之一。1985年蘇南蘇北協作會議後,鄉鎮企業的發展進一步加快,當年產值增長60%以上,全省已有15個億元鄉鎮成為全國鄉鎮企業的排頭兵。

韓培信把它總結為鄉鎮企業發展的第一個飛躍。

江蘇省委的“積極提高蘇南,加快發展蘇北”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已經初戰告捷。

韓培信計劃著準備動員一批省級機關幹部到蘇北貧困縣掛職一事,他又想起長子韓建華到濱海縣掛職問題。

那天晚上,王浩先給建華打了電話,讓他回家吃晚飯。

接到媽媽的電話,建華沒問什麼事,高高興興地回到家裏,一進家門,王浩就把兒子帶到樓上書房裏。坐下之後,沒等媽媽說話,建華笑著說:“媽,我一進家門就聞見廚房裏的菜香味,今天不是什麼節日吧,不會是‘鴻門宴’吧?”

王浩看著兒子,嚴肅起來了:“什麼叫‘鴻門宴’?這個世界上有娘給自己兒子設‘鴻門宴’的嗎?”

“那是為什麼?”

“建華,媽今天替你爸當一回說客。”王浩沒有說下去,她看著建華的反映。

“什麼事,這樣嚴肅,還說不是‘鴻門宴’,那是什麼?”

“建華,你支持你爸爸工作嗎?”

“媽,看你這話說的,我們全家誰不支持他,你看你,為這個家付出多少?我們兄弟姐妹六個,誰占他省委書記的光了,哪個在省級機關工作,哪個上大學了?還讓我們怎麼支持他?”

“是啊,我怎麼能不知道呢,我和你爸爸當然可以把你們調到省級機關,而且可以調到相當好的單位,可他能這樣做嗎?

建華不說話了,也不看媽媽。

王浩說:“建華,江蘇是個好地方,你爸爸要在他當省委書記這幾年,把江蘇的各項工作搞上去,尤其是經濟工作,你是知道我們老家的,蘇北那麼多縣,一直上不去,所以,省委提出‘積極提高蘇南,加快發展蘇北’的經濟發展戰略。”

“媽,你到底想說什麼,就直接說吧,還繞這麼大彎子幹什麼?”

“好,是這樣的。省委準備動員一批省級機關幹部到蘇北貧困縣掛職,幫助他們把經濟工作搞上去。我們想讓你帶個頭。”

建華睜大雙眼,目不轉睛地看著媽媽,過了半天,說:“好事你們沒有想到我,這事想到我了,原來是想讓我去蘇北貧困縣掛職。”

“建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的確是犧牲了你個人的利益,航天部的待遇好,你已經是副處級幹部,省級機關肯定發展空間大,蘇北現在是艱苦,但是,我們希望你帶這個頭,支持你爸爸的工作。蘇北雖窮,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正是你發揮專長、大顯身手的廣闊天地!當然,你去了之後,要發揮你的專長,用你的智慧和雙手,把一個貧困縣變成富裕縣。你就為省委‘積極提高蘇南,加快發展蘇北’做出了貢獻,蘇北人民感謝你,你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也不愧為是省委書記的兒子。”

建華雖然沒說話,但王浩感覺到兒子在進行激烈的思想鬥爭。

王浩又說:“你看看人家華西村,現在成了全國富裕村的典型。吳仁寶縣委書記不當,就是要把華西農村搞好,你看現在的華西村,比蘇州、南京還要富裕。”

建華抬起頭,說:“媽媽,我懂了。你不要多說了,我一定聽從組織安排,帶好這個頭。許家屯搞過‘支邊’,動員下去的人,居然有人跳樓自殺,我決定高高興興到濱海去,那是我父母工作過的地方,也是我出生的地方。我有責任去發展那裏的經濟,開創濱海的新局麵。”

聽了兒子的一番話,讓王浩眼圈紅了,她緊緊摟著兒子,說:“建華真是我們的好兒子!我們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媽媽請你喝酒!”

“媽,你還說今天不是‘鴻門宴’?”

王浩摟著兒子,說:“好,就算是‘鴻門宴’,那媽媽今天一定要敬兒子兩杯酒。”

吃晚飯時,王浩向全家宣布了建華響應省委的號召,到濱海去掛職的決定,弟弟、妹妹們都大為震驚。

沒等省委文件下發,也沒有等到省委召開動員大會,建華已經到濱海縣掛職副縣長了。

1986年4月3日,江蘇省委發出《關於從省級機關抽調一批幹部到蘇北加強基層工作的決定》一文。文件指出:“為了加快蘇北經濟發展,確保我省‘七五’計劃的順利實現,進一步轉變機關作風,更好地為群眾和基層服務,以及培養鍛煉幹部,促進中青年幹部的迅速成長,省委決定從省級機關抽調一批幹部,到蘇北加強基層工作。並定期輪換,逐步形成製度。……”

而這時建華到濱海縣掛職已經半年多,實踐證明很有必要,這個做法受到當地政府和群眾的擁護,更增強了韓培信的信心。

1986年5月9日上午,省委召開省級機關首批到蘇北工作的幹部歡送大會。省級機關一千多名到蘇北工作的幹部參加了大會。韓培信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他不僅強調省級機關幹部到蘇北工作的重要性,還對這些同誌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省級機關幹部到蘇北貧困縣工作,不僅是為了支援蘇北,幫助蘇北盡快地把經濟工作搞上去,也是鍛煉幹部的好機會。

他在講話中說:“省委這個決定,主要是鑒於以下三點:一是落實省委提出的‘積極提高蘇南,加快發展蘇北’的方針,幫助徐、淮、鹽、連等一些地方改變經濟落後的麵貌;二是為了端正黨風,轉變機關作風,更好地為基層服務、為人民服務;三是為了有效地培養鍛煉幹部,提高機關幹部的素質。因此,同誌們下去肩負著光榮的任務,黨和人民寄予很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