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高效學習研究始終是個誘惑。心理學家、教育學家以研究為基礎,提出了各種觀點、理論試圖解釋高效學習之謎;學校裏,教師們嚐試用各種各樣的方法營造高效學習的氛圍以幫助自己的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家長為提高孩子的學習更是不惜成本,甚至焦慮愁苦。上述努力何以大多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以為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努力間往往相互脫節。搞研究的學者不了解教育實踐過程中麵臨的實際問題的複雜性;搞教育教學的教師們不理解學習理論而無法創造性地應用理論指導實踐;家長更是空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一腔熱情卻苦苦找不到幫助孩子高效學習的著力點。
我以為,對廣大教師和學生家長有價值的學習心理學書籍的編寫應當遵循這樣兩個原則:首先,其內容與時俱進,反映本學科近年來理論研究的重要進展,並在闡述這些進展的同時又要顧及理論的曆史發展線索,以期使有一定心理學知識的教師或家長在了解學術思想發展的更替中悟出其未來的走向,以更為開闊的思想看待學習理論和其新發展。即任何一種學習理論,當它被用於解釋自身考察的有限的學習實踐活動時,總是有其價值的;但將它用於解釋更為寬泛的學習實踐活動時,則可能會喪失其適用性,因此不斷發展起來的學習理論隻是對早先理論的補充,但並不能推翻它。也就是說,學習實踐的多樣性或多層麵性決定了需要多種學習理論予以解釋和關注。其次,由於學習心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一本較好的學習心理學書籍還應當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多下工夫,以期使讀者能理解學習理論的有用性和適用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在本書的各個章節都有體現,各章節開始的案例引入和其後的案例回顧、課堂實例等,一般的讀者可能會認為這僅僅是為了增加書籍的可讀性、趣味性,方便讀者理解學習理論,殊不知作者已經在此處自然而然地播散了引導讀者理解各種理論在實踐中應用的相對價值的種子,這種結合是值得讀者去細細品味的。
上述這兩條原則在《學習問道——中學生高效學習的心理學視角》這本書裏得到了很好的貫徹。
我從事大學教育差不多25年了,越來越感覺到要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新需求的人才,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發展,教師除具備通識知識和學科知識外,還必須具備教師職業特性的專業品質才能勝任教書育人的責任。何東濤老師是我指導的碩士研究生,我不能說她的這本書已經解決了高效學習之謎,但是無論是理論工作者還是教育實踐者,甚至是任何一個希望自己的學習能夠高效的學習者都可以從這本書中獲益。理論工作者從中可以看到我們的教師們是如何在實踐中摸索高效學習的途徑;教師們可以了解理論工作者提出的各種理論觀點及其發展的過程;學習者可以直接從中明白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改進學習方法。
這本書是一個值得鼓勵的行動研究的產物。通覽全書,我除了欣賞書中所附的大量發生在學校課堂中的故事和中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大量案例資源之外,也很欽佩我們許許多多工作在基礎教育一線上的教師為解決實際問題所做的努力,在隨後的日子裏我也將更多地關注開發這方麵的資料,促使教師專業理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智慧、專業情意多方麵得到發展,便於教師、家長和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麵臨的種種困頓。
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葛列眾
2009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