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付爽的煩惱
別以為自己複習好了,沒什麼學科問題了,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績來。瞧瞧付爽,煩著呢!
付爽,某重點中學高三應屆畢業生。身體消瘦唯大腦發達,考重點大學不成問題,考北大、清華隻敢關起門來在家裏偷偷地想;原因是理科綜合的考試成績在240分左右擺動,曾經擺到過268分但很難定格,也曾經擺動到216分令他出一身冷汗。分數為什麼變化如此大的根源,他也已經找到了:化學——從初中第一次見麵就沒續上緣分,生物的問題可以一直追溯到小學的自然課!
付爽是個明白人,他知道要想考出理想的成績,臨場的考試時間安排、答題節奏和應試心態是最重要的,現在是考慮應試策略的時候了。他拿著一大遝理科綜合的考試試卷,找到了精於學習輔導的心理老師,讓老師和他一起分析分析理科綜合考試成績跳動幅度如此之大的原因。
分析:知道長跑運動員怎麼跑步嗎?要想在比賽中取得好名次可不是扯開腿、拚命往前衝就行了!先把漫長的賽程分成幾個公裏段,安排自己在每個段裏的速度,掌握好彎道技術,考慮什麼時候發起最後的衝刺,然後才可以開始跑步。你沒看見馬家軍的教練在場外氣急敗壞地扯著嗓門大聲叫喊,被保安拉走時走嘴裏還不停地喊著“節奏,節奏,節奏!”
高考,作為如此重要的一次選拔性考試,也值得你好好地靜下心來,籌劃一番。
我們來看看,付爽是怎麼樣設計節奏的。
對策:首先,是通盤的大致設計,然後輔以必要的操練。
近幾年,理科綜合考試題目基本按照生、化、理的順序排列,選擇題數量分別為5、10、9共24題,每題5分,合計120分;二卷安排為2、2、3的題量,一般第26題是生化混合題,最後一題以物理為主包含三科知識。通過多次模擬預練,付爽發現他自己的時間安排按照1分鍾時間:2分值題目的比例較為合適,即在60分鍾之內完成選擇題,90分鍾之內完成餘下的七道大題;如果順利的話,還可以剩下些時間進行檢查。
所以,他決定在最後的十幾天裏,每天掐著手表做一張試卷,其目的不是為了做題而是為了操練自己的生物鍾,讓它準確地和石英鍾一樣,這樣既可避免考試中因為不停地看表造成情緒緊張而幹擾考試,又可以準確把握時間。
其次,是找到考試中隱約感覺的有規律性的問題,分析產生的原因,試著解決。
為什麼最後幾道物理選擇題總出錯?
付爽仔細分析考卷後,感覺自己的物理學知識點絕對沒問題,主要是24道選擇題從頭至尾地做,越做速度越快,這時人的思維節奏太快,很容易犯糊塗,所以他決定在做最後四道選擇題前暫停幾秒,讓自己先靜一靜,以免上演“生死時速”。
為什麼選擇題總是不能按時完成呢?仔細回憶考試的全過程後,付爽認為重要原因是:由於對生物或化學選擇題的正確率沒有把握,總要回頭再看看、再想想,浪費時間又解決不了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希望值比較高。
既然檢查不出什麼錯誤,而且慌慌張張地反而容易出錯,就不該往回看。
可是,說說容易做到難,人常常控製不住自己,所以放低要求是關鍵。付爽決定給各科題目一道看錯或猜錯的權利,生、化再各加一道題目。他自己算了一下,如果選擇題扣20分,後麵的大題算它扣40分,自己設定的240分保底分基本沒有什麼問題,心理壓力就小得多了。心態好運氣就好,腦子靈、心裏明、眼神尖,陷阱一個個跳過,說不定還能超常發揮……
為什麼化學最後一道大題總是犯最最低級的錯誤呢?付爽的原因是:做完了不喜歡的化學題目後,就該做喜歡又拿手的物理題了,潛意識中難免有快點“打發”掉化學的念頭,殊不知一“念”鑄成千古恨。付爽於是痛下決心,越到此時,越要暗示自己沉得住氣:所謂心裏愛起來、口中念起來、手上慢起來。總之,這到手的分數可不能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