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學生自我調控學習能力的發展性研究
從以上研究結果可知,我們可知考入重點中學的中學生在學習策略、自我效能感、元認知項目上明顯強於一般中學的高一學生;重點中學的男生學習策略、自我效能和深層動機項目高於一般中學男生,重點中學女生學習策略高於一般中學女生。那麼,在青春期的中後期(即高中階段)學生自我調控學習四項因素是保持原有的差異,還是出現新的發展性差異?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何東濤等以杭州市選取636名城市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分層取樣考慮學校地域、性別比例、重點和一般高中等因素。研究工具、研究實施步驟、問卷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方法同前麵的研究。研究了解中學生高中三年,學生自我調控學習四項因素的變化趨勢。
高中階段在重點和一般學校就讀的中學生學習策略發展存在差異,經DUNCAN多重水平檢驗表明:學習策略上高中二年級和三年級之間存在差異。
這個差異究竟是多個群體發展情況造成,還是由某個群體發展情況造成了呢?為此,筆者又比較了同類型學校中學生在高中3年各項目的發展情況。
在重點中學就讀的中學生高中3年自我效能感有變化,高中一年級中學生自我效能感最高,DUNCAN多重水平檢驗表明:高中一年級和二年級自我效能感差異顯著。
經DUNCAN多重水平檢驗表明:在一般中學就讀的高中一年級和三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中學生學習策略、自我效能感均有差異,學生的學習策略、自我效能感呈逐步增高趨勢。
從上述分析可知:在不同學校就讀的中學生,高中3年在學習策略、學習動機、自我效能、元認知四個項目上發展存在差異,高一年級重點學校和一般學校學生自我效能感存在差異,但高二、三年級重點學校和一般學校自我效能感無差異;高一、二年級重點學校和一般學校學生之間學習策略差異顯著,但至高三年級中學生重點學校和一般學校學習策略已無差別。
總之,研究證實中學生自我調控學習能力的主要因素如學習策略、元認知、自我效能感、動機與中學生學業成就相關。初中畢業能考入重點中學的男生學習策略、深層動機、自我效能感高於一般中學男生,動機分項目中一般中學學生的表層動機高於重點中學學生;考入重點中學的女生相對其他各群體而言學習策略明顯有優勢,說明學習策略的提高有助於中學生的學習。
中學生在高中3年學習過程中學習策略、學習動機、自我效能、元認知和歸因在高中三年中的發展態勢不同,考入不同學校學習的中學生高一、二年級學習策略差異顯著,但至高三年級學習策略無差別,說明經過高一、二的發展和高三的強化訓練,學生的學習策略差異逐步縮小直至消失,說明青春期後期,大學期間青少年學業成就發展水平與學習策略掌握水平關係不再密切。考入重點中學的中學生自我效能感項目分數呈下降趨勢,而一般中學學生自我效能感項目分數呈上升趨勢,高二年級是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發展的關鍵性的拐點。
對中學生自我調控學習能力的研究結果提示我們,在青春期的前中後各個不同的階段提高青少年的學業成就有著特殊的抓手,隻要能適時、恰當地促進青少年自我調控學習能力水平的提高,即使他們由於學科知識積累、智力結構、動力係統和成長背景等的存在差異導致學業成就的暫時差異,他們的自我調控學習能力在青春期後期完全可能達到同一水平。在知識結構不斷調整、新機遇層出不窮的當今社會,青年人完全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他們的發展水平會由於後續的多種因素的影響而重新“洗牌”。
四、中學生高效率學習的心理要素
1.學習策略是實現高效率學習的保障
根據已有文獻對學習策略概念可歸納為如下三種觀點:①把學習策略看作是學習的活動程序與步驟;②把學習策略看作是內隱的學習規則、能力或技能係統;③把學習策略視作學習計劃。綜合上述觀點,國內學者陳琦、劉儒德等認為,學習策略就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製有關學習過程的複雜方案。即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完成學習目標而需積極主動運用的;是有效學習所需要的;是針對學習過程的;是學習者製訂的學習計劃;是由規則和技能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