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自我調控的中學生高效學習(1)(1 / 3)

案例:是誰加重了學習負擔?

“爸媽:這次考試我名列全班第一,你們一定很高興吧,可是我不但不高興,而且還很害怕。前段時間,我是很用功,終於取得了好成績,可我覺得太沒有意思了。說句實在話,我很想玩,但我不能玩,我要為父母爭光,要爭全班第一。

現在我爭到了第一,下次怎麼辦?要是下次我爭不到第一,不是退步了嗎?不是給父母臉上抹黑了嗎?”

“爸媽:你們千萬不要生氣,這次考試我又掛燈籠,名次排在全班倒數幾位。

你們經常說要我為自己的前途去努力,去奮鬥,眼前就必須讀好書,我又何嚐不想呢?可我就是努力不上,又有什麼辦法呢?有時候我都想大概是自己生得實在太笨了,再怎麼努力還是沒有用,因為我不是一塊讀書的料。爸媽,我不讀書行嗎?讀書太苦了,我寧可去幹苦活——有勁使得上啊。”

“爸媽:進入初中以後,我一直按照你們的要求做,老師也經常說我認真、努力。看到那些成績優秀的同學我也十分羨慕——做一個成績好的學生多神氣。

可不知怎麼的,我的成績就是上不去,有時上課聽懂了,下課做作業時又不會了。去問老師吧,也問不到點子上。單元考試成績馬馬虎虎過得去,大考就懵了。這次考試不夠理想,成績位於全班中等地位。也許你們會很不高興,但我必須坦白地告訴你們,要我追上前麵的同學困難實在太大了,更何況後麵的還有追上來,我被夾在中間!”。

看得出來,這是三位學業成績水平不同的學生,麵對的具體問題不同,但他們誰也不能做到輕鬆愉快地學習,孩子的學習負擔很重。除了“不要太在意成績”、“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等通俗的勸慰方法外,讓學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掌控學習是很重要的——畢竟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每個人對自己的學習都抱有或者曾經抱有很高的期望。

一、中學生自我調控學習能力與學業成就相關

隨著學生學業年段的提高,我們會明顯地感覺到教師對他學業成績的影響力逐步減小,而學生自我調控學習的能力對學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當學生結束九年義務製學習,有著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認知水平、不同的學習習慣、不同的學校環境、不同的求學經曆他們將統一通過選拔性中考進入不同層次的高中,中考成績成為他們此時的學業水平的標誌。

何東濤等以杭州市10所不同層次的高中隨機選取1237名高中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高一學生入學時的中考成績作為學業成就的指標,研究發現:影響學生自我調控學習的學習策略、自我效能、學習動機、元認知、學習歸因四項因素的水平高低與學生學業成就水平呈正相關。

此次研究取樣學校涵蓋杭州城區各類有代表性的優質高中,分層取樣考慮的因素有學校地域、性別比例和重點和一般高中(依據學校當年的中考錄取分數的差別,客觀地進行劃分)。

研究工具由學習策略量表、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量表、元認知量表4個測試量表組成,各量表的具體內容如下:學習策略量表采用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編製的學習策略量表。

量表中的學習策略包含四個維度:元認知策略——監控、調節、計劃性措施;認知策略——具體的學習方法;動機策略——態度和動機;社會策略——他人的幫助、廣泛的社會學習。該量表共52道題,采用5點記分,被試從“總是如此”(5分)到“從不如此”(1分)中作出唯一的選擇,分數越高,表示策略水平發展越高。學習策略量表折半信度為0暢832。

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感量表根據Gibson和Dembo(1984)編製的《教師功效量表》的有關維度編製而成,將學習自我效能感分為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兩個獨立的維度。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是指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能否達到學習目標的評估,是對自己行為結果的估計;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學業,取得良好成績和避免學業失敗的評估。兩個維度共含12個項目。

將學生的動機分為學習動機、表層動機、深層動機、成就動機。學習動機是指對學習的一般認識,表層動機是學生以簡單應付教師教學和家長的要求為學習動機,深層動機是以獲得和掌握知識為目的的學習,屬於內部動機認知內驅力,成就動機是通過自我提高而獲得相應的成就為目的的學習,量表13題。以小項目的平均得分來記分,評分采用6點記分製。被試從“完全符合”(6分)到“完全不符”(1分)中作出唯一的選擇。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折半信度為0暢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