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學習策略與中學生高效率學習(4)(2 / 2)

(5)排除各種相互幹擾信息記憶法

一般來說,前後所學的信息之間會存在相互幹擾,先前所學的信息對後麵所學的信息的幹擾稱為前攝抑製,後麵所學的信息對前麵所學信息的幹擾稱為倒攝抑製。因此,人之所以沒有記住某一個信息很可能是因為信息之間的相互幹擾。所以,在學習完新知識之後,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習者對所學信息進行複述,以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在安排複習的時候,教師不要將容易混淆的知識內容放在一起學習,以避免兩種抑製的幹擾。此外,在信息相互幹擾的研究方麵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就是首位效應和近位效應,即學完一係列詞彙之後,馬上進行測驗,開始和結尾的幾個詞一般比中間的詞記得牢。根據這個研究成果,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好好利用好課堂教學的首尾時間,要將最重要的新概念放在複習的開頭,在最後對它們進行總結。

(6)整體識記策略與分段識記策略

整體識記是指教師先讓學生整篇閱讀直到記牢為止,相比較整體識記而言,分段識記即根據自己對材料的熟悉程度,將整篇材料分為若幹段,請學生以段為單位進行記憶,然後合成整篇。根據識記篇幅的長短不同應采取的識記的策略是不一樣的。對於篇幅短小或者內在聯係密切的材料,適於采用整體識記的方式,對於篇幅較長或者較難理解的材料,適合采取分段識記的策略。

(7)筆記法

做筆記是學生在閱讀和聽講中常見的一種學習策略。筆記不僅可以儲存重要的信息,而且可以促進新知識的精細加工和進一步整合。做筆記的方法很多,如有逐字逐句記錄的;有做總結性筆記的;有用自己的話做概括性筆記的等等。但研究發現,用自己的話做概括性的筆記相對而言是最為有效的,因為用自己的話做概括性的筆記要求學習者進行更高水平的心理加工。研究者克耶拉指出,教師可以通過下列方法促進學生做筆記和複習筆記,如講演慢一些,重複複雜的主題材料,呈現做筆記的線索,在黑板上寫出重要的信息,給學生提供一套完整的筆記作為示範,給學生提供結構式的輔助手段等。

(8)提問法

提問法是指在學習以及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要經常停下來對自己的理解程度進行評估,如學習的新知識我全部理解了嗎?新知識能與以前所學的知識相聯係嗎?新學的知識可以用來解決什麼問題呢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這種方法有助於學生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加強對學習的理解。此外,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訓練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一段材料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給自己提問題:這段材料涉及什麼內容?發生了什麼事情?是誰做的?等等。

學生可以根據這些問題進行有目的的學習。但是,這種方法也有弊端,即學生注重學習與問題有關的信息,容易忽視材料中與問題無關的信息。

(9)PQ4R方法

PQ4R閱讀方法是由托馬斯和羅賓遜提出的,首字母分別代表預覽、設問、閱讀、反思、背誦和回顧。預覽(preview),是指快速瀏覽材料,對材料的主標題、副標題等都有的一個大致的了解,也能夠大致把握材料的主要內容;設問(question),是指在閱讀時自己提出一些問題,如“誰”,“什麼事情”,“為什麼”,“在哪裏發生的”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閱讀(read),閱讀材料,並且試圖在閱讀的過程中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反思(reflect),通過對閱讀的材料進行反思,使材料變得有意義,如努力將材料中涉及的問題聯係自己的生活實踐,盡量將材料中的各種信息相互聯係起來,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與閱讀經驗將閱讀過的材料形成一個完整的意義整體;背誦(recite),采取複述等多種方式反複練習材料內容,直到可以通過一些提示性的信息達到複述材料;回顧(review),進一步檢測自己背誦的結果,給自己提一些問題,如確信答不出來再進行重新閱讀,鞏固。PQ4R閱讀方法有助於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集中精力,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閱讀,有效把握材料提供的信息,提高閱讀的效率。有研究表明,PQ4R閱讀方法對年長的閱讀者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