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學習策略與中學生高效率學習(4)(1 / 2)

2.促進知識保持和理解的策略

記憶是學習過程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也是人類的一項基本的生理機能。如果沒有記憶,人類的感知就不會留下痕跡,那麼人類將永遠處於“新生兒”的狀態,所謂的進步、發展更是無稽之談。既然人人都有記憶的能力,那麼是不是所有人記憶能力的高低都一樣呢?答案是否定的。記憶能力的高低取決於學習者是否掌握了高效的記憶策略,依據記憶的規律,對識記的信息進行有效的組織、編碼、提取,同時與複述策略結合使用,增強對信息的理解,顯著提高記憶的效果。

(1)常用記憶術

1)位置記憶法。這是一種傳統的記憶術,即學習者在頭腦中創建一種熟悉的場景,在場景中確定一條明確的路線,在路線上再選定一些固定的點。然後將所要記憶的項目視覺化,按照順序將記憶項目一一與這條路線上的點對應起來進行記憶。回憶時,按照路線上的各個點對記憶的項目進行提取。

2)簡化記憶法。這種記憶術適用於識記各種條款等。學習者可以將每一條款的內容簡化成一個關鍵字,變成自己熟悉的事物,然後將材料與過去的經驗聯係起來,有利於提取信息。如《辛醜條約》的內容為:a.要清政府賠款;b.要清政府保證禁止人民反抗;c.允許外國在中國駐兵;d.劃分租界,建立領事館。

我們可以用“錢禁兵館”(諧音前進賓館)來記憶這四項條款。再如《二十四節氣歌》也是簡化記憶的一個代表性的例子。人們將二十四節氣簡化為歌訣,音律和諧,非常有助於記憶。

3)諧音聯想法。這種方法在記憶沒有規律的數字或是曆史年代時很有幫助。如以前有一個私塾先生,每天讓學生背誦圓周率(π=3暢1415926535897932384626…),自己卻到山上寺廟裏與和尚飲酒。學生們總是背不會。有一天,一個學生編寫了一個順口溜,“山巔一寺一壺酒,爾樂苦煞吳,把酒吃,酒殺爾,殺不死,樂爾樂”。學生很快就背會了。

4)關鍵詞法。這種方法適用於教授外語詞彙,即將新詞或者是概念與相似的聲音線索詞通過視覺表象聯係起來。如“tiger”可以聯想成“泰山上一隻虎”,“poor”這個單詞可以與“破”聯係起來,“cab”可以與“開吧”聯係起來,在內心想象成“出租車,開吧”。現有研究表明,關鍵詞法還可適用於記憶地理信息等。

5)視覺想象法。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想象將一些毫無聯係的詞語聯係起來或者是創造一個故事將毫無聯係的句子串起來,想象越奇特,故事越荒誕,加工就越深入,記憶效果也越好。位置記憶法也屬於視覺想象法。

(2)意義識記法

尋找需要識記的信息之間的內在聯係,對需要記憶的項目進行意義識記。

有人曾經以數字為學習材料做過這樣的一個研究,將被試分為兩組,一組是意義記憶,主試告訴被試這組數字是有規律的,應努力找出規則進行記憶;一組是機械記憶,主試告訴被試學習這組數字最好的方法是3個為一組進行記憶。在被試學完半小時後接受同樣的檢測,意義識記組保持為38%,機械識記組保持為33%,差別不是很大。但在3周後進行第二次測驗,意義識記組保持為23%,而機械識記組為0%。實驗樣本如下所示:

581215192226

293336404347

可見,相比較機械記憶,對材料進行意義識記更有助於長時記憶。因此,記憶時不要孤立地去記憶信息,而是要找出信息之間的內在聯係,對信息進行精細加工,才能使記憶的信息不被遺忘,同時有利於信息的提取。

(3)調動背景知識記憶法

高效的記憶策略不僅是指記憶的速度,還涉及記憶的保持以及提取。因此,充分調動背景知識,在新學知識與背景知識之間建立聯係對於記憶的深度加工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與記憶材料相關的背景知識越豐富,則識記的效果越好,即熟知音樂的人在識記與音樂有關的信息時效果肯定要比不懂音樂的人的記憶效果要好。

(4)多種感官參與記憶

在進行識記時,學習者要學會同時運用多種感官,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手寫等。有心理學家證明,人的學習絕大部分是通過視覺,一少部分通過聽覺,通過嗅覺、觸覺、味覺進行學習則更少。以識記效果而言,人一般可以記住自己閱讀的10%,自己聽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聽到和看到的50%,交談時自己所說的70%。研究表明,多種感官參與記憶的效果要比單一感官參與要好。有人進行了這樣的研究:以10張圖片為實驗材料,將被試分為3組,每一組分別采用不同的識記方式,第一組是視覺方式,第二組是聽覺方式,第三組是試聽結合的方式。經過一段時間後對被試進行同樣的測驗,其實驗結果如下:第一組識記效果為70%,第二組識記效果為60%,第三組識記效果為86暢3%。可見,多種感官參與記憶的效果要優於單一感官參與記憶的效果。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眼動,而且要手勤,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