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認知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學生學會思考
思維品質一般是要評判思維是否具有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批判性與獨創性等特性。研究表明,個體的元認知水平與思維品質存在著很大的相關,兩者都是思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思維品質是思維整體結構功能的外在表現形式,而元認知是思維整體結構功能的內在組織形式。因此,個體在智力思維方麵表現存在差異(如解決問題的方法靈活與否,認識問題的深刻與否等)的原因就在於個體元認知水平的差異。
元認知是個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自我監控、自我意識與自我調節。元認知能夠使學生積極地製訂學習計劃,有效監控計劃的實施過程,根據具體的學習情境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並根據反饋的信息發現存在的問題,以此為依據調節自己的認知過程,對製定的計劃等做出調整,使自身的認知活動過程達到最佳狀態。國內研究者張慶林研究指出,在概念形成、演繹推理、頓悟問題解決方麵的思維活動中,元認知水平高的學習者都有很好的表現,展示出了較高的思維水平。例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元認知水平高的學習者在關注問題解決的同時也在關注著自己的思維活動進程。
我全麵、仔細地分析題意了嗎?解決這個問題都有哪些解決策略?有沒有更好的解決策略?我這樣的解題方法正確嗎?如果不正確,那麼是哪裏出了問題?如正確,那麼這種解題思路的奧妙是在哪裏?這樣的解題思路能否有效遷移到其他問題之中,甚至是現實生活情境的問題之中?可見,元認知水平較高的學習者在認知活動中能夠敏感地關注自己的思維活動進程,積極思考與問題解決相關的各種問題,思維具有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等特點。因此,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善於思考的習慣,使學生學會思考。
(3)元認知能夠完善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智力水平
元認知是認知活動的監控係統與調節係統。較高的元認知水平能夠幫助主體在認知活動的過程中有效地計劃、監控、調節認知活動,使得主體有效完成認知任務,達到認知目標。因此,元認知能力能夠充分發揮個體認知發展的優勢,彌補認知方麵的其他不足。如果主體的一般認知能力不高,但如主體具有較高的元認知能力,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同樣會表現很好,甚至比一般認知能力較高而元認知能力不強的個體的表現還要好。可見,元認知能力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個體在認知方麵的不足,促進個體認知能力的均衡發展。
有研究證明,元認知能力較高一般認知能力較低的個體的問題解決成績要高於一般認知能力較高而元認知能力較低的個體的問題解決成績。
除此之外,元認知能力的逐步完善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從當代心理學家對智力理論的闡述中我們可以發現元認知能力在智力結構中的重要性。
以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論為例,斯騰伯格將認知過程分為三大類: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識獲得成分。其中,智力成分中的元成分主要是為了監控、調節個體的問題解決過程,在智力成分中發揮著核心的作用。可見,智力成分中的元成分與元認知在功能上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元認知的發展也直接反映了個體的智力發展進程,提升學生的元認知水平同樣也會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
二、元認知研究的進展
1.元認知的研究概況
美國心理學家Flavell認為,元認知是關於認知的認知。Browm等研究者則認為元認知是個人對認知領域的知識以及控製。Yussen則認為元認知是反映認知本身的知識體係或理解過程。盡管各個研究者對元認知的定義闡釋不盡相同,但是都不約而同地認同了這樣的一個觀點:即元認知是關於認知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