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佐斌、譚亞莉:初中生學業自我效能、學習動機與學業成績的關係.應用心理學,2002 年第4 期。

[28]張學民、申繼亮:中學生學習動機、成就歸因、學習效能感與成就狀況之間因果關係的研究.心理學探新,2002 年第4 期。

[29]Pintrich PR,De Groot EV.Motiva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ing components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1):33 - 40[30]謝鋼:論知識的有效學習.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1 年第3 期。

[31]董奇:論元認知.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 年第1 期。

[32]張慶林、邱江:思維和學習領域中的元認知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 年第1 期。

[33]王亞南:元認知的結構、功能與開發.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4 年第1 期。

[34]周林:從自我意識中剖析元認知的實質.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 年第3 期。

[35]龔少英:我國學習策略研究的現狀與問題.心理科學,2003 年第1 期。

[36]薑英傑:元認知研究的曆史源流與發展趨勢.東北師大學報,2007 年第2 期。

[37]王倩、於冬:元認知及其在教學中的運用.教育理論研究,2005 年第4 期。

[38]張慶林、邱江:思維和學習領域中的元認知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1 期。

[39]陳秀英、劉成剛:中學生學習策略的調查研究.教育探索,2007 年第9 期。

[40]王恩國、陰國恩、呂勇:中學生學習策略發展研究.心理與行為研究,2007 年第3 期。

[41]張宏武、張大均:記憶組織策略訓練對提高中學生記憶英語單詞效果的實驗研究.心理科學,2002 年第4 期。

[42]孟威佳、李曉東:自我調控學習—— 麵向二十一世紀的學習理論.東北師範大學學報,1999 年第3 期。

[43]Bandura A.Exercise of personal and collective 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in self‐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Cambridge Univ.Press.1995.

[44]Berndt T J,Keefe K.Friends’ influence on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themselves at school.In DH Schunk & JL Meece (Eds.).Student Perceptionsin Theclassroom.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