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百二十二章 漣漪(大結局)(1 / 2)

何樂知而不為,不為王品飯堂的種種采取任何行動,他似局外人。

從飯堂,最能看出老板在內部人員麵前的真實嘴臉。

何樂曾接受公司委派,陪同一位托外主管做合格廠商評介,去一家協力廠商的飯堂。他們買的大米實在太差,何樂見到老板特意安排了一位大力士來淘米:他反複搓洗,要換五六次清水來漂白,以去掉表層的黴爛,當然也去掉了最有營養的物質。

何樂問所以,當時那位老板就在,老板說:“你們公司把加工費壓得那麼低,我們能吃得起這種大米就很不錯了!再說了,我請的那些人,我隻管他們吃飽!又不是要他們長膘!”

何樂無話可說。

飯堂的夥食現狀,是一個係統在影響,牽涉很廣。

那些大米不僅有黴變,還滲有不少砂子,不是泥沙,是石砂,是那種河卵石的碎石,有些還是細小的混泥土,說不是從中有人故意的滲入的,誰會相信?——上層的沒有什麼砂,就是幹部餐的飯,砂子絕大多數沉在下層,哪有那麼多美國時間來分,就是普通餐的飯了。

要想認識一家公司,飯堂無疑是個極佳的窗口。

員工素質,管理效益,企業精神,環境麵貌,老板心態,公司文化,綜合氣象等等,都能從其中看出名堂來。

要管理好全廠,首先要管理好飯堂。

從飯堂和員工的就餐狀況,可以提煉出許多學問。

最明顯的是秩序觀念如何,紀律性強不強,速度的快慢,時間觀念是否淡薄,講衛生有否形成習慣?公與私的輕重,員工之間是否關愛?上下級相處得如何?

把飯堂的夥食分為上中下三等的老板,必定等級觀念強,厚薄意識重,重視激勵機製,重頭羊而輕慢群羊。他的廠子裏爭寵傾紮免不了,能否聚集成一種力爭上遊的氣氛,還得看監管的手段。

真正體現‘功在員工錯在我’,‘員工是主我是仆’的老板,會采用眾生平等的夥食政策,甚至會員工先吃領導後吃。這樣的老板,不能給骨幹更多的利益。

成敗的關鍵就在於能否以感情來把廠子的‘根’留住。用得好,感情比利益更重要。

現實中公司領導利益占先的當然居多,想要吃得好,就得當領導。

有的飯堂,本來是開有幾個窗口的,卻隻用一個來分發菜肴,逼大家排隊等待。米飯供應還派有專人,隻用一個勺子分發,等吧等吧,人家打給一勺子還要停下來勾選飯卡,幾百人打飯排在最後的得等到小半個鍾,比午睡的時間都長好多了。

這樣的主事者,珍惜的隻是冷酷無情的製度,不愛惜人力,認為你給我打工,服從就是應該的,他們不會注重員工的休息。

他們想不到員工休息其實也是為了老板在休息的道理。

他們對員工的心理管理無力。對員工在心理和情感方麵的操縱無力,管理辦法就單一又死板。他們為了節約用水,甚至會將本來已經安裝好了的水龍頭下掉,讓員工洗碗時還得排隊。

真正會時間管理的公司,他們會去計算員工排隊的時間,從刷卡到衝涼洗衣服,有的大宿舍,等候衝洗的時間會長達兩個多小時,也就是說,就算是二十二點半能吃完夜宵,每個大宿舍,都會有人要等到二十四點以後才能休息。

必須要記得,所有時間的浪費,都是在浪費公司的力量。

明麵上不是你買單,暗地裏你也在損失。

員工一入廠,就等於加入了公司的時間共同體。

一滴一點,都是時間。

時間管理師,才是一個公司最最要的。即使沒有專門的設置,也必須要有人去重視。

理想的飯堂時間管理,是發菜時把所有的窗口都利用起來,不同的口味有兩三個不同的窗口可以選擇,打飯時分多處放置,並多置幾把飯勺,讓員工們自己打,以不能浪費為原則,能吃多少打多少。排隊得有人維持,特殊窗口隻開設一個來應急,不管多大的幹部不要給特殊的位置,每五百人領齊飯菜不能超過十分鍾,菜盤有專人清洗,規定就餐者將殘渣自行倒進定位好的料桶,員工清洗餐具的水龍頭有很多個,每人每餐的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就餐之後,有專人徹底清潔衛生。

一個公司的老板,是不是有情有意有能力,透過他們的飯堂,就太能看出來了。

也有的老板,對飯堂關心過度,一心想把飯堂弄好,頻頻光顧,夥食補助等經費一添再添,他們很舍得,很勤勉,但到最,後發現夥食還是沒有什麼改善。這種時候,他就需要飯堂管理的人才了。

老板選人才,人才也會選老板,選老板的人才,也不妨從飯堂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