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百二十二章 漣漪(大結局)(2 / 2)

打飯時亂轟轟一團糟,體力強的拚命往前擠,身板弱的不時被排擠出局,這算什麼管理?如果你有能力改變這種現狀,說明這公司正是你可以大展鴻圖的基地,否則,你還是趕緊走吧。

管理得好的公司,會很重視打飯排隊的秩序,讓人排成行,如水一般流動不斷。

這中間,‘不斷’二字是重點。比如一個二百人的隊列,其第一個人蘑菇了一分鍾,後麵的人累加起來,就是二百分鍾被浪費了,以當年的一分鍾五分錢計算,他這一分鍾就值去了十元錢,要是後麵還有四百人,他就值去了二十元。賬就該這樣算,並不是僅僅多耗去價值五分錢的一分鍾而已。

當然,到了現在,一分鍾已經是二毛五了。

這還隻是一個人而已,如果有多人慢騰騰地拖延分分秒秒呢?

把這一分鍾算成五分錢的,是人,隻有算成十元二十元的,才是人才。不僅能提前消除這一分鍾,還能使整個隊伍的流動更快的,將是難得的珍貴人才。

同樣的現象,同一個道理,去審視監督改善生產線特別是流水線,減少所謂的TT時間,CT時間,就是種極重要的情報力!

產線跟飯堂排隊一樣,不是速度慢的問題,速度根本就不是原因,那已經是種結果了,拖延,多餘的要求和行為,等等,才是管理者重點要去排除的。

要是人人都拖延兩秒,看起來很少,要知道以一支二百人的隊伍來看,則第一人拖延了四百秒,第二人拖延了三百九十八秒,用公式算一算,浪費還真不小。

人才選老板,從飯堂就可以深入了解很多很多,企業選合作夥伴,大廠挑協力廠家,各種資格評審,飯堂是信息集中的窗。

對於實習的個人來說,飯堂狀況,可以看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中的諸多學問,甚至包括前沿的係統論、控製論、模糊數學、結構學、人才學、心理學等等。飯堂不是我們能忽略的地方。

何樂也自詡是個人才,他身在飯堂,對飯堂做了很多深入的了解,各種漏洞知多少,知大小,知所在,知多久,知查漏補缺的招。但他更知道這些是不可能告知給王品老板的。無它,人家會當他是小人。

老板不能至查很正常,老板顧慮重重,不可能事事都明快果決。很多老板也希望把那些漏洞找出來一一解決。

何樂也知道,像王品這樣,盡管有阿華這樣的班長,有黃經理這樣的主管,還是算經營得不錯的了。

但還是有些員工吃起來感覺到是特別的差,怨聲載道。埋怨得多了,也就沒有人理會了。

就餐者自身也是有著這樣那樣原因,影響到食欲的。

有的是工位影響。炒菜的大廚自己便算一位,還有公司內部的刷膠工,打蠟工,上防鏽油的,做絲印移印的,用柴油去鋰基脂的等等。

有地方性口味偏食的,比如甜淡的人怕麻辣,皖冀人士想吃鹹點。

有疲憊造成的,長期的連續性長時間班,就如當年的王品,周六算正班,每天加六個小時,每月往往要超過兩百個小時的加班,好多人是疲憊不堪。

有口不對心的,他們在別的地方不爽,總想找點碴,心裏知道很好,嘴裏偏偏要說很差。

有的是食材確實不咋滴。前麵說的陳年變黴了的大米,滲麩過多的麵粉,地溝油,注水過多的豬肉;還有便宜的菜天天吃頓頓吃,白菜白菜,包菜包菜,土豆土豆,豬紅豬紅,米豆腐米豆腐,百吃生厭。

還有炒菜師傅的手藝不咋滴。把土豆炒成土豆泥,好好的豆角還是生的。鹽是比糧食和蔬菜更便宜了,可也不能用菜來炒鹽吧?放得那個鹹,全吃下去的話,恨不得把奇石湖都喝幹。

還有買菜的與賣菜的,他們互惠互利雙贏了,誰來吃虧呢?

凡此種種,總之飯堂裏問題多多,話題多多,但能透徹解析其中之謎的報告文學,還是沒有出現過,也許是出現了沒有讀到過。

對於打工族來說,對飯堂的關心度,早就在暫住證,公交,和穿衣服之上了,但其中似乎顧忌太多,再多不滿都隻在私下井噴而已,不便於擺上桌麵來大談特談。

何樂能透過自己的角色,在本書中占用了這些章節,本身就是冒了小說情節所不能容忍的大不韙,也許何樂還會再對這個話題意猶未盡,還想再來個兩章三章,不可能再占用太多太多了。

但這又有何用呢?不管是何樂娓娓道來,還是大聲呼籲,以他的人之微,言之輕,必定濺不起半點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