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百二十四章 注意力(大結局)(1 / 2)

飯堂的物品暗地裏外流,有多種形式,有很多渠道。

最大宗最成功的,就是廚工與門衛和工業區的保安互通款曲,開大了方便之門,財物滾滾外流。

像那個家俬廠所食用的大米,大抵是這樣來的。

夾帶的花樣最是繁多,童萬花的夾帶,隻是其中一種。

大宗的夾帶在外出的車輛中,小宗的由個人零星帶出。

零星帶出的的主要是量少價高的食品。比如味精,麻辣油等。

個人夾帶的手段五花八門,大宗的夾帶方式也無有窮盡。

即使是門衛和工業區的保安卡得最嚴的,飯堂的食品還是能流出去。比如進廠來收倒剩飯菜渣的人員,還備有不進水的膠袋,用利益與飯堂內部的實權人物相勾結,他們將上好的物品裝進膠袋紮緊,埋在剩飯剩菜之中,平平安安地帶了出去,幾乎是百不失一。

那些用汽車,農用車拉剩飯的,就是有成百上千斤的物品,也能一次性夾帶出去。試問,還有何人,去翻看收集來喂豬的泔潲水?關卡再多,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形同虛設。

再說了,食品是如此,別的物品又何尚不能如此被帶出去?

何樂進入飯堂的頭一個月,就發現了給王品公司送零號柴油的油罐車,在車頸部多了個大水箱,大車過地磅後,在輸出柴油的過程中,送貨人暗暗把大水箱中的水排入下水道中,若是沒有被發現,等空車再磅扣重時,就把放去的水當成柴油入賬計費了。

王品公司的柴油,除了用於發電之外,也用來當飯堂的重要燃料,是要計入飯堂的四大成控的,也算是飯堂用品之一。所以每隔著三個月,會輪到炊事班的班長去簽收一個月,那次是班長帶了何樂去,被何樂看出來了。

何樂有文學修養,重視的是看人的學問,他是從送貨人的神色上看出來的。

何樂在王品看出了很多陰暗麵,給公司挽救下無盡的損失,但那都是得罪人的貢獻,極少極少得到過獎勵。

這些,不提也吧。

通過測量,這一箱水,重一噸有多。值數千塊錢。王品當年的用油量是每周十噸,沒有發現之前,隻得到九噸而已。

這也是夾帶的一種。夾進夾出,都是夾帶。

還有一種,看起來是不偷不盜,事事中規中舉,卻也能使飯堂的食品如同涓涓細水,日日長流,看起來不多,也不嚴重,可架不住日積月累,損失的也不是筆小數。

比如同樣是倒剩飯的人家,其中有奸滑的,隻需要給飯堂內的個別員工一點好處,他們就可以把不該倒的部分變成該倒的給倒掉了。

比如飯堂大一些的,每餐多打上一二十斤大米,做成幹飯,員工當頓食用不完,就倒掉了。

還有做得更到位一些的,就像未改善前的王品公司大飯堂一樣。每天人為地把大量的特級大米變成剩飯,可以多養幾頭大肥豬了。

就比如做煮幹飯,何樂來的時候,這個飯堂每頓要煮五大鍋幹飯,用的是大鍋悶飯那種,每餐幾鍋煮下來,煮成糊鍋巴的大米要占去七十五到一百斤左右,讓徐敗這個才栽完秧子就出來打工的農民,好不心痛,每天兩餐就要倒掉近二百斤變成了糊鍋巴的大米,那得有三分田收獲的稻穀,才能打出二百斤米,夠何樂吃大半年了。

何樂實在看不下去,實在心痛那些糧食,判斷到大鍋裏的飯到了火候,就對班長說,該關火了。

可班長說他們都煮了近十年了,都是這樣煮的,誰也沒有說不好。還說飯不熟更嚴重,堅持要再多煮五分鍾。

就是這五分鍾,每鍋就多製造了十幾斤的糊鍋巴。

人家是班長,是老師傅,除了聽他的還能怎樣?

告禦狀?何樂不是那樣的人。

又看了一個月,浪費的大米夠他吃二十多年,何樂更心痛了。

終於,何樂鼓起勇氣,對班長說:“班長,我看你做飯也挺累的,讓何樂來吧!”

班長也做煩了,說:“正好,每天煮那麼多,累死了。”以當時的條件,煮飯師父比做白案的和做紅案的師傅,都要累得多,那是數千人的幹飯,每鍋要煮三百多斤大米,光是淘米、下鍋、起鍋、洗鍋這些工序,就能把人累得半死。畢竟量太大了。

人家正愁丟不掉的活,何樂接手後大大改進了各項技術,也隻能把每天的浪費控製到十五斤大米,那是每一大鍋飯最少也有一斤半大米的鍋巴,其實這些飯鍋巴並沒有糊,已經是可以食用的,可班長還是將它們倒掉了。

何樂悶幹飯的技術也到此為止,不能再少了。雖然已經下降了十分九以上,何樂還是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