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殫精竭慮(2 / 3)

“別跑啊——”,總理快步上前和她握手道別。這時,那農婦揚了揚雙手,不好意思地說:“我剛割了好多豬草,手太黑太髒。”但總理絲毫不理會,仍緊緊地握了握她粗糙的雙手。

隨行的記者們忙抓拍這難得的新聞鏡頭,捕捉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暮色中,坐進汽車裏的總理突然看到村裏的鄉親們正跟在後麵,向汽車走來。他馬上又走下汽車,握著村民們的手再次道別。人群中,一些村民眼裏閃動著淚花。

華燈初上,汽車駛進新縣城的時候。總理心裏仍想著鄉親們求他辦的事。一見到當地的縣長,總理就毫不客氣地說:“你是縣長,來,我現在給你說個事,聽說你們縣修建新縣城的萬人梯,工程完工了,政府的工程款也下撥了,但是那些包工頭就是不發工錢,拖欠了許多農民工的工資,有沒有這個事情?”

縣長聽了緊張得滿臉是汗說:“總理,確有其事。主要是因為一些包工頭沒有把錢發到農民手中。這事我們要認真處理,一定給村民一個滿意的答複。”

於是縣裏的幹部連夜行動起來,當天夜裏11時多,那位農婦和她的丈夫拿到了縣裏幹部墊付的2240元務工工資。

隨行的新華社記者為此發了新聞稿,標題是《總理為農民工追工錢》,並配發了一副照片,就是總理和那位農婦握手的精彩瞬間。

一時間,中華大地上掀起一股為農民工討工資的熱潮,各級政府都緊急行動起來,國務院為此還專門召開會議,下發了正式文件,成立了專門機構,要求各省市在年底之前,切實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

客觀地說,由於總理的直接幹預,農民工工資長期被拖欠的問題,受到了各級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雖說沒有徹底杜絕,一步到位徹底解決,但是,比著以前還是好了很多,他的一句話,全中國幾億打工者都是受益者。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全中國人民都要感謝總理。人家確確實實辦了件實事。

這件事也讓王一鳴認識到,總理這個人也是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到了地方上,他是隨心所欲,說停就停,說走就走,根本不受地方領導的控製,你要想糊弄他,門也沒有。

為了不出紕漏,王一鳴和李耀離開李家寨煤礦,立即奔赴江城市坡頭縣國家糧食儲備庫提前踩點。這裏是省裏選定的讓總理親自視察的地方之一。

坡頭縣是糧食生產大縣,當地盛產優質稻穀,縣裏的國家糧食儲備庫是江城市的糧倉之一,這裏平常裏儲存有幾萬噸的各種糧食。

王一鳴和李耀到的時候,江城市委書記況遠征和市長崔天健帶領一大幫人已經站在那裏迎接了。

王一鳴和李耀下車和大家一一握手。

王一鳴在大家的陪同下,仔細看了看幾個倉庫,他看到個個都是盆滿缽滿的,倉庫搞得也很整潔,大家的精神麵貌都是煥然一新的。他特意問隨行的倉庫主任說:“你說說,你們這個倉庫總共有多少名員工?”

倉庫主任說:“一共是一百二十六人。”

王一鳴繼續問:“多少個男同誌,多少個女同誌?”

倉庫主任說:“男同誌八十二人,女同誌四十四人。”

王一鳴繼續問:“你們倉庫總共儲備了多少糧食?”

倉庫主任說:“一共是三萬六千八百四十噸。”

走到一個倉庫前,隻見一個四十歲左右的男同誌正站在那裏值守,王一鳴問倉庫的主任說:“這位男同誌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了?”

倉庫主任毫不遲疑地說:“他叫孫強,今年四十三。”

王一鳴笑了笑說:“不錯,不錯,對答如流。可見你是個真的,不是假的。”

倉庫主任哈哈一笑說:“總理來了,隨便他問什麼,不會掉底的。”

王一鳴說:“那可不一定,我們一定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這一任總理可是有經驗了,不像上一任,沒有那麼好蒙了。”

大家一聽都心領神會地笑了。

原來前幾年在東部某省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前任總理也是剛剛上任那年,風風火火地到東部一個產量大縣視察。當時總理出於保護國家的糧食安全和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需要,要求中儲糧公司和各地的糧食儲備庫敞開庫房,按照國家托底保護價格,抓緊時間收購農民手中的餘糧。由於市場上的糧食價格較低,中央的保護價格較高,中間相差了幾毛錢。地方上的糧食儲備庫收購的糧食越多,就越賠錢,這個差額中央財政又沒有進行相應的補貼,於是地方上的糧食儲備庫就沒有收糧的積極性,他們寧願讓庫房空著,也不從農民手中收購糧食。

聽到總理要來親自視察國家糧食儲備庫的情況,當地的官員一下子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本來倉庫就空空如也,這樣的情況讓總理看了,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嘛,到時候大家都一樣吃不了兜著走!

當地的官員連忙開會商量,最後決定連夜從周圍的幾個糧庫裏緊急調運糧食,總數為一千多噸。造假是從5月18日這一天就開始的,可以說,興師動眾,聲勢浩大,突擊調運的1031噸糧食,連駕駛員在內,前後二百餘人參預了糧食的運輸和進倉工作。從5月18日到21日,這四天,糧站的職工們幾乎沒睡上一個囫圇覺。糧站站長第一個晚上忙到淩晨兩點,第二個晚上幹到淩晨四點,接下去就又連幹了兩個通宵。在那令人難忘的四天四夜裏,小鎮上所有的飯店和茶館都擠滿了輪番前來吃飯或喝茶的搬運工人;糧站內外汽車絡繹不絕,鬧得附近的居民徹夜不寧。

當時縣裏分管糧食工作的副縣長是位女同誌,難勝此任,他們就將主管教育工作的某年輕副縣長派到運糧第一線。總理到達的前一天,當地的市委副書記還領著省、市、縣一大幫人趕去驗收,看哪個環節還有沒有什麼破綻。

總理視察的這一天,糧站的所有職工被告知不得進站。該糧站站長被臨時降為倉庫管理員,糧站站長由另一位大家公認為腦子比較好使的領導擔任,身降大任的這位臨時站長那幾天比誰都忙,忙著背熟預先由上麵寫好的材料,背熟預先編好的各種數字,特別是中央有關糧食工作的政策規定,要求爛熟於心,以應對總理隨時可能會提出的一切問題。

於是一切安排就緒,就這樣,總理一行渾然不覺地走進了一個誘人的騙局。

時間回到1998年5月22日上午十時許,總理不可能會想到,他與在場的人高興地握手問候,被握手問候的居然沒有一個是這個糧站的職工。該糧站的真正站長此刻已被打發到一個無法享受到總理握手問候的角落。

回答總理提問的那位所謂的假站長,其實也不過是這場鬧劇中的一個活道具而已,他必須按照預先為他編寫好的台詞,在別人的導演下現場演戲。

這一切,都被中央電視台錄製在後來向國內外公開播放的新聞畫麵上。

在現場,總理關切地問:“你們敞開收購了嗎?”

這是他最放心不下的。由於農業上連續豐收,糧價不斷下跌,各地糧站的收購不積極,再不按照國家規定的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手裏的餘糧,農民就會吃虧,同時還會挫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從而使得糧食生產的持續穩定增長難以得到保證。

假站長字正腔圓地回答說:“敞開收購了!”

總理十分滿意地點頭問:“你去年收了多少糧食?”

假站長滿懷豪情地撒開了彌天大謊:“去年收購五千噸,而過去一年都在一千七百噸左右。”

總理又問:“你這個糧站收一個鄉還是幾個鄉的糧食呀?”

“一個鄉。”假站長隨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