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相識、認同與合作是需要緣分的。
我認識崔秀芝大姐,那還是在11年前。當時,我剛從“中遠”集團(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所屬的新加坡上市公司回來不久,在“天遠公司”(天津遠洋散貨運輸集團)任總經理。我在國外工作期間,對策劃有較深的認識.深感它的作用。回國後,由於我具有曾在國外的工作經曆的背景,熟悉國際市場的運作規則,對一些找上門的策劃人,很難形成共識,均一一婉言謝絕。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結識了崔大姐。曾經聽說她是中國首批推出的十大策劃人之一,在戰略策劃研究方麵,是一位大手筆的重量級人物。百聞不如一見。交談中,她的前瞻目光和創新思維,令我滿意。我感到這是符合我以及“天遠公司”所要求的策劃人。雙方一拍即合,形成共識後,我將“天遠”公司的企業發展戰略整合策劃,委托於她。
開展工作後,崔大姐以“宏觀著眼,微觀入手”的策劃宗旨,創新的思維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尊重,以才能贏得信賴,以誠信務實取得了成效。也以策劃的成果,讓我們企業領導班子成員認識到策劃的作用。
1998年.我接任“中遠”集團總裁時,集團正麵臨著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和大型國企改革。作為集團總裁,我深感責任重大,社會發展已經步入知識經濟新時代,任何決策者僅靠拍腦袋的盲目決策,將會給企業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隻有以科學為依據,以創新為根本的決策,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為此,我再次決定委托崔大姐,為“中遠”項目進行戰略發展策劃,並相信她有能力能夠認真負責地完成這項特大國企委以的重任。雙方項目確定後,她本著對項目負責的態度,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李泊溪局長共同負責,組織了中國最高水平的專家隊伍.進行運作。
“中遠”集團在特殊環境中進行企業發展戰略整合策劃.當我在中央領導組織召開的特大國企座談會上進行彙報時,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關注和支持,也得到首肯。這個項目經過9個月的運作,專家團成員出色地完成了項目委托。驗收會上,被認定為20世紀中國最高水平的策劃。
“中遠”集團製定發展戰略,十分必要,它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集團進行拓展國際市場總體策劃的第一步。對此,我深有感觸。任何一位企業家,都應當是一名成功的策劃人。因為,策劃方案的實施,要依靠企業家自己向前推進,而它與企業的成敗密不可分。企業家在實施中運作不當,其結果也難以如人所願。這充分說明,必須在提高企業家整體素質的同時,會同社會各界的最前沿的思想的專家進行整合,為企業發展戰略製定,讓企業從無序變為有序.讓戰略定位從模糊變為有序,使企業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求得可持續發展。
策劃是前瞻的行業,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朝陽行業。如今.策劃已滲透到了社會各界。崔大姐在自己潛心運作26年的策劃案例中.涉及到政府、企業、商業、教育、國際、市場等方麵,開展了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企業發展戰略、產品創品牌、大型公關活動、危機公關、市場營銷等類型的策劃。崔大姐的案例文集,充分說明了策劃無處不在,也讓我更了解她的工作,好的為人。
我看了崔大姐這本精典策劃文集,感到無比興奮。同時,也真正理解了“慧眼看策劃”的內涵。文集中,大姐敞開心扉,毫無保留地將每一項策劃案例的始末,包括策劃思維等心理活動,全盤托出。她這種無私的精神,並非是每個策劃人都能做到和願意做的。書中,她將策劃的窗戶紙撕開供大家分享;每個案例的策劃始末娓娓道來,將每個細節說得十分清楚,讓讀者真正學到策劃理論、方法和訣竅,從中能夠對策劃的理解看得深、悟得透、學得好。我認為這是中國第一本精典案例文集.也是獨具特色的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策劃史上的縮影,它記載了中國最高水平策劃人的經曆,是值得推薦的一本難得的名家好書。
許多經濟、策劃界的名家為書中案例逐個點評,足以說明這本精典案例的分量。
要做事,先做人。我認為,崔大姐的這本案例集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它是將自己26年所做策劃案例的部分業績進行的總結。讀後.讓人更加感到她的創新思維的敏銳,綜觀大局的社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人格魅力以及超前意識的目光。
希望中國策劃界多一些像崔大姐這樣才德兼備的策劃人,希望中國策劃業多推出一些像這本案例一樣實實在在、具有深度和教育意義的策劃案例文集麵市,展示中國策劃業的水平,推動中國策劃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