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族人認為一生做佛門弟子,皈依佛門,從事佛事,為佛教發揚光大,是最榮幸的事。所以,緬族父母自從孩子生下來,如果是男孩兒,就準備給他做剃度;如果是女兒,就準備給她做紮耳朵眼儀式。這些活動往往要花很多錢,但父母們寧可不吃不穿,也要給孩子們舉行這些活動的。
在緬甸,幾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可以說整個社會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募捐和施舍活動。施舍已經成為緬族人的一種生活習慣。緬族人在施舍時,不講究物品的貴重和數量的多少,而重視是否心甘情願。緬甸街頭隨處可見的水罐,那是供遊人飲用的清淨水。緬甸的佛塔和寺廟,都是緬族人施舍建造的。
緬族人認為鞋是最肮髒的,他們常常把最卑鄙、最下流的人比做“挨鞋打之物”。如果有誰被人用鞋打了,則認為是最大的恥辱。所以,在緬甸絕對不能用鞋子打人。另外,去寺廟或拜佛塔,無論是誰,都要脫掉鞋襪,赤足走進寺廟或佛塔院內。否則,會極大地傷害緬族人的感情,激起他們無比的憤怒。
戰長風聽到這裏才明白為什麼德拉瑪不許戰長風說鞋子,笑道:“這個可真和我們漢人的習俗大不相同了,不知還有什麼其他的習俗嗎?”
德拉瑪想了想,說道:“其實許多習俗你不問,我都沒有意識到,因為我們平日裏就是這樣做的,根本沒想到這有多特別。但你這一問,我倒是想到一些習慣。比如我們緬族人禮節很多,平時見麵都要行合十禮。走路時,如果小輩要從長輩麵前通過,小輩必須躬身俯首輕輕地走過,不能昂首挺胸,大搖大擺,更不能撩起筒裙。與客人或朋友談話,不能把腳抬到椅子上,更不能露出膝蓋或大腿,否則,是對朋友或客人的最大不尊重。與長輩同坐時,晚輩不能與長輩同坐在一個高度上,必須要低於長輩坐的高度。如果有東西要送給長輩,或接受長輩送的物品時,如物品較小,可用單手接,另一隻手要握住接東西那隻手的手腕處,以表示對長輩的尊敬。在外事場合中,一般施合十禮或以互相握手為禮。嗯,反正是不少喲。”
戰長風一邊聽著一邊默默的記著,畢竟,這些事說來事小,但一旦真的入人之鄉卻不隨人之俗,可是會激起許多不測之事的。
德拉瑪一口氣講了許多,卻見戰長風在那裏雙眼望著車頂篷坐深沉狀,笑道:“一時也想不起許多了,可能就是這些。要是我再想起,再說吧。你看,瑞麗都快到了,別再想啦。”
戰長風從馬車裏探頭看去,首先入眼的卻是一條江。江麵開闊一平如鏡,遙遙數裏,晴天澄練,碧水綺麗,沿江兩岸,遠山隱約,林蔭染黛,簇簇大青樹如傘如蓋鬱鬱蒼蒼。雲水悠悠處,一葉竹筏泛泛而去。遠方,由於竹林分割掩映,江漫竹林,林夾江水,十分好看。
“這是大盈江吧。”戰長風說道。
德拉瑪點了點頭,有些讚許的說道:“你這個將領還真厲害,就算沒來過,也把地理都記得很清楚。”
戰長風笑了笑,沒有回答。他心想身為將領,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卻要如何統帥大軍作戰?隻是,這話他可不能出口,要知道細究起來,其實朝庭上很有幾個威望素著的大將是連地圖都看不大明白的。
二人一時都不說話,隻看著這江。馬車一路前行,隻見河床坡度陡增,水勢洶湧澎湃,飛湍而下,前麵忽被石壁緊鎖。兩壁間距僅二丈,激流蜂擁而入,穀內巨石崛起,落差愈益增大,致使水波左衝右突。激流騰空,水花飛瀉,數裏深穀一片喧囂,如雷貫耳。沿江而下,由於激流強烈下切,河道深邃,巨石橫亙江心,崖泉飛瀑比比皆是。
“好驚險的所在。”戰長風輕歎道。
馬車動了動,慢慢站下。車夫打開了車門。德拉瑪歡快的跳下車,說道:“到啦。前麵就可以入城了。”
戰長風下了車,往前看去,見一座小城迎麵而立,城不大,牆不高,但人流如織,倒也可說繁華。
“這城門太小,每有兩車並行就堵住,所以我一般都是在城外下車進去,車夫看著城門無人通過了再趕車入城,反正城不大,很容易找到我的。”德拉瑪一邊往前走一邊對戰長風說道。
戰長風點了點頭,心裏卻想著,這樣的小城,於戰略上是沒什麼用處的,除了能遮掩一下風雨,其他的做不了什麼,想要做防守用,隻怕還不如一個營柵頂用。怪不得叛軍沒有在瑞麗對岸的木姐布防,這小城根本沒必要去防,與其派兵防守這裏,還不如幹脆就占領了瑞麗了。隻是叛軍的膽子再大,也不敢公然挑釁入侵,所以幹脆就連木姐也不防守了。
德拉瑪帶著戰長風往城裏走,一路上不斷的介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