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蠱之毒(1 / 2)

蠱的傳說,在民間有很多詳細的案件。比如金蠶蠱,就有這樣的說法:

金蠶是一種無形的東西,它能替人做事,譬如你要插秧,你先插一根給它看,它便把整畝的秧插好。它勤於灑掃,養金蠶的人屋子是很幹淨的,你一進家門,用腳在門檻上一踢,回頭看見門檻上的沙土忽然沒有了,你便可知道這家養著金蠶蠱。據傳說,金蠶蠱喜吃人,若幹年定要吃一個人。

年終歲暮時,主人須和它算賬,若有盈餘便須買人給它吃,因此算賬時,主人打破一個碗要說打破二十個,對它說無息虧本,明年再買人飼它。另外還有傳說,養金蠶說又叫養挑生,金蠶蠱一般放在尿缸邊或沒人到的地方,不要讓人知道,否則便要敗露,招致殺身之禍。金蠶能變形,有時形如一條蛇,或是一隻蛙,或是一個屋上地下到處跳走的穿紅褲的一尺來高的小孩。

養金蠶的人家,很少疾病,養牲畜易長大,沒有死亡之患,而且能聚財暴富。每年年底,主人要在門後和金蠶算賬,說今年打破了碗匙若幹,虧本很多,若你說今年得利,家中的人就漸漸死亡,養金蠶的人都沒有好結果,這叫做“金蠶食尾”。

遇到這種情況人們就要及時嫁金蠶了,其做法是以布包一包,內放銀子、花粉和香灰,即金蠶蠱,放在交叉路口上,見銀眼開者自然拾去,誤取了銀包的,金蠶蠱則會跟了他去。

所以身在苗區,防蠱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能。

防蠱和判斷是否中蠱,有很多方法。

如果懷疑中了蠱,可以用生黃豆食之,入口不聞腥臭,是中毒。或者以灸甘草一寸嚼之,咽汁隨之吐出的,是中毒。還可以插銀針於一已熟的鴨蛋內,含入口內,半個時辰後取出視之,如蛋白俱黑者,是中毒。

據說預防之法有幾種:凡房屋整潔,無灰塵珠網的,是藏蠱之家,切勿與之往來。凡食茶、水、菜、飯等物之先,須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動的,是在施毒,急須向主人問道:“食內,莫非有毒嗎?”一經問破,可免受毒。另外還可攜同大蒜頭出行,每飯,先食大蒜頭,有蠱必吐,不吐則死,主人怕受連累,當然不敢下蠱。還可以用大荸薺,不拘多少,切片曬幹為末,每早空心白滾湯送下,縱入蠱家,也可免害。最重要的是,蠱之由飯酒中毒的,分外難治,故出外宜以不飲酒為原則。而解除毒蠱的方法,最普通的,是用雄黃、蒜子、菖蒲三味用開水吞服,使之瀉去惡毒。金蠶,最畏頭嘴似鼠,身有刺毛似蠔豬箭的刺蝟,故刺蝟是專治金蠶蠱的特殊藥品。其他如蜈蚣、蚯蚓,每每也可以治蠱。

隻是,蠱的種類千變萬化,遠不止前麵幾種常見之蠱。也有很多奇特的蠱。

比如牛皮蠱,傳說一是以幹牛皮用水泡爛,待生蛆後,把蛆曬幹研末備用,二是切下牛身上幾個旋毛部位的皮子深埋土中,待腐爛後取出曬幹研末而成。放在冷食中給人吃。吃進牛皮蠱後,嘔吐白泡,腹脹、腹痛、瀉弦血。嚴重的兩月內可死,病程可達十年左右。

偏遠的苗族聚居地區,如果小孩吃食硬物,不小心嘴裏起了血泡,做母親的便一邊慌忙找針把血泡紮破,一邊憤憤地罵道:“著蠱了,著蠱了。挨刀砍腦殼的,誰放的蠱我已知道了。她不趕快收回去,我是不饒她的!”

要是吃魚不慎,魚骨卡在了喉嚨,母親就會叫孩子不加咀嚼地吞咽幾大口飯,將魚刺一股腦兒地吞下肚裏。隨後叫小孩到大門口默念著被認為有蠱者的名字,高聲喊叫:“某某家媽有蠱啊,她放盅著我,我知道了,她不趕快收回去,我是不饒她的:哪天我要抬糞淋她家門,揀石砸她家的屋頂,讓大家都知道她家有蠱,有兒娶不來,有女嫁不去哩!”喊聲中充滿了憤怒和仇恨。據說通過這種喊寨的方式,“放蠱”的人聽見了,心裏害怕,就會自動將“蠱”收回去。

還有植物成蠱的。比如有一種草叫胡蔓草,葉子像蓴花,有黃色、有白色,葉子含有劇毒,放入人的口裏,人就會百孔出血;葉汁若吞進肚子裏,腸胃也會潰爛。

還有更奇怪的,比如針蠱。

這針蠱是用毒蟲的液精造成的。據《驅蠱錄》記載:有一人中蠱向醫生求救,醫生叫他口含黑豆一粒,並服一種名叫歸魂散的中藥,結果他嘴裏吐出許多羊毛和爛紙,並有一粒黑子,這粒黑子就是蠱,它被羊毛圍在裏麵,並被長一寸的麻繩縛住,麻繩一頭打結,一頭散放,上麵粘了無數小幹蟲。

另有一個中蠱的人求救,經醫生開方:用青布包雄黃末,加山甲末和皂角末,蘸熱燒酒,擦遍全身,擦出了不少的羊毛,耳朵裏也有羊毛伸出來,醫生叫這種蠱為羊毛疔。

根據《醫宗金鑒》記載:羊毛疔有的呈五色,有的長一丈。治療的方法是:叫患者服五味消毒飲,也就是用青布包雄黃末、蘸熱燒酒,用它擦前後心,先擦一個大圈,後擦一個小圈,擦前心時羊毛疔會移至後心,擦後心時羊毛疔會移至前心,要反覆擦來擦去,羊毛才會出現,取出的羊毛要挖一個深坑把它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