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1.989×1030kg赤道半徑695000km平均密度1.41g/cm3自轉周期25~36天逃逸速度618.02km/sec平均表麵溫度6000℃年齡46億年主要化學成分氫71.3%氦27%其他2%在茫茫宇宙中,太陽隻是一顆非常普通的恒星,在廣袤浩瀚的繁星世界裏,太陽的亮度、大小和物質密度都處於中等水平。隻是因為它離地球較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體。其他恒星離我們都非常遙遠,即使是最近的恒星,也比太陽遠27萬倍,看上去隻是一個閃爍的光點。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陽係的中心天體。太陽係質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陽。太陽係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運行(公轉)。
太陽對太陽係而言是一個有著巨大影響並占支配地位的天體。它的直徑達140多萬千米,是地球直徑的109倍。要用100多個地球才能填滿太陽的圓麵,而它的內部則能容納大約130萬個地球。
太陽位於銀道麵之北的獵戶座旋臂上,距離銀河係中心約3萬光年,在銀道麵以北約26光年,它一方麵繞著銀心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旋轉,周期大概是2.5億年,另一方麵又相對於周圍恒星以每秒19.7千米的速度朝著織女星附近方向運動。太陽也在自轉,其周期在日麵赤道帶約25天;兩極區約為35天。
組成太陽的物質大多是些普通的氣體,其中氫約占71.3%,氦約占27%,其他元素占2%。太陽內部主要可分為三層:核心區、輻射區和對流區。
太陽內核的溫度高達攝氏1500萬度,在那兒發生著氫-氦核聚變反應。核聚變反應每秒鍾要消耗掉約500萬噸的物質,並轉換成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釋放出來。這些光子從太陽中心到達太陽表麵要花100多萬年。光子從太陽中心出發後先要經過輻射帶,沿途在與原子微粒的碰撞中丟失能量。隨後要經過對流帶,光子的能量被熾熱的氣體吸收,氣體在對流中向表麵傳遞能量。到達對流帶邊緣後,光子已經冷卻到5500℃了。
我們所能直接看到的是位於太陽表麵的光球層。光球層比較活躍,溫度約為攝氏6000多度,屬於比較“涼爽”的部分。光球層上有一個個起伏的對流單元“米粒”。每個米粒的直徑在1600千米左右,它們是一個個從太陽內部升上來的熱氣流的頂部。就是在不斷的對流活動中,太陽每秒鍾向宇宙空間釋放著相當於1000億個百萬噸級核彈的能量。
光球層的某些局部溫度比較低,在可見光範圍內這些部位就顯得比其他地方黑暗,所以人們稱之為“黑子”。光球層外包裹著色球層,太陽將能量通過色球層向外傳遞。這一層中有太陽耀斑,所謂耀斑是黑子形成前產生的灼熱氫雲。色球層之外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日冕。日冕非常龐大,可以向太空綿延數百萬千米,但隻有在日全食時才可看到它。人們可以在日冕中可以看到從色球層頂端產生的巨大火焰“日餌”。
在輻射光和熱的同時,太陽也產生一種低密度的粒子流——太陽風。太陽風以每秒450千米的速度向宇宙空間輻射。地球和其他某些行星的極光也是太陽風帶來的。如果一段時間內太陽風異常強大,便形成了太陽風暴。太陽的磁場極其強大複雜,其範圍甚至超過了冥王星軌道。
太陽已經46億歲了,它還可以繼續平靜地燃燒約50億年。50億年後,太陽內部的氦將轉變成更重的元素,亮度會增加到現在的一倍,體積也將不斷膨脹,水星、金星和地球都將進入它的大氣層。在經曆1億年的紅巨星階段後,太陽將耗盡所有能源而坍縮成一顆白矮星,並通過向宇宙空間拋射物質而形成一個行星狀星雲。
知識鏈接:太陽係
太陽係是由一團星雲在約46億年前由於自身引力的作用逐漸凝聚而成的,它是一個在很大範圍內由多個天體按一定規律排列組成的天體係統。這個太陽王國的成員包括1顆恒星、8顆大行星、4顆矮行星和至少63顆衛星,以及約100萬顆小行星和無數的彗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