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事解決有望,戴博藝的心情頓時變得好了很多,感覺思維也好了很多。
“這事就這麼辦,明開會集體討論一下,拿出一個能讓吳大廚接受的解決方案來。貴平,你明也參加一下,然後再約一下吳正。”
心情雖然大好,可戴博藝知道,要想一下子就把五六十人硬塞到吳大廚去,那絕對不是幫吳正解決其父母的服刑問題能達成一致的。
這件事其實也相當於一場交易,交易就講究等價交換,所以政府這邊也必須拿出一些有利於吳大廚的優惠條件來,才能促成交易的達成。
至於具體能給出什麼優惠條件,集體的決策遠比戴博藝一個人拿主意要好得多,而且萬一出了什麼問題,後果也無需戴博藝一個人來承擔。
所以,供銷公司深化改革這事,開一個有針對性的集體決策會議就成為了必要。
至於吳正會不會答應這事,戴博藝根本就沒考慮這麼多了。
國情就是這樣的。
企業在政府麵前,永遠都處於弱勢。
政府需要企業時,在大方向上企業很少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就算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那也是在細節方麵。
唯一的例外,就是這家企業有很深的背景,深得讓地方政府官員有所顧忌。
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吳大廚確實很受廖書記和鬱廳長的青睞,但這兩位大佬似乎都沒有要特別照顧吳大廚的意思,因此戴博藝就沒什麼顧忌了。
事情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至於吳正會不會感到愉快,暫時已不在戴博藝的考慮當中。
戴博藝現在考慮的是另外一個問題。
那就是瓜分勝利果實的問題。
一般來,官場大地震伴隨而來的就是官場大洗牌。
就以肖榮華案為例,一個的供銷公司總經理犯案,卻因為牽扯太廣,就會導致湘水縣接下來會有一個常務副縣長、一個副檢察長、三個局長、一個供銷公司總經理等許多位置的空缺。
這還是在談仲海等人不牽扯出其他人的前提下。
這些空缺出來的位置是需要人來填補的,幾個位置一動,就會引發大量職位的變動。
而戴博藝作為肖榮華案件的主持者,是屬於勝利方,隻要他不受牽連,他是有權來分享勝利果實的。
常務副縣長、副檢察長這兩個位置他想安排人是有難度的,但幾個科級的位置,他是有一定的話事權的。
作為湘水縣的一把手,他自然希望某些關鍵位置上的人能與他同心同德,能對他的工作起到巨大的支持作用。
所以戴博藝必須未雨綢繆來考慮這些位置的新人選。
他第一個考慮的就是眼前的楊貴平。
單從資曆上來,才擔任城關鎮副鎮長的楊貴平往上升的可能性並不大。
但從功績上來,楊貴平是供銷公司倉庫收購案的引導者,是供銷公司深化改革案的探路者,又是導致肖榮華開口、談仲海開口的關鍵人物,再加上他的背景……已足以具備破格提拔的資本。
戴博藝相信,就算是洪誌高和楊鬆德,也一定會支持給楊貴平安排一個合適位置這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