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是吳正重生以來的第二個開學日。
上一個開學日到現在,也不過才過去半年多一點,當所發生的那些愉快以及不愉快的事,對他來還曆曆在目。
可半年過去,又一個開學日,他卻已經換了一個城市,也換了一個學校。
那麼,這個開學日會有什麼不同嗎?
悠哉悠哉地走在路上,吳正就在想這個問題。
不愉快的事情肯定是不會發生了,就算有,應該也不會太過分。
他所指的過分,是指在上個開學日那樣,被趙老太婆所羞辱。
這樣的事情理應不會再發生。
他開始細細體會兩個開學日的不同。
不同當然是有的。
首先不同的是他自己。
在上一個開學日,因為家中的變故,也因為前世不愉快的記憶,那時他的心是忐忑的。
可現在,他的心要多輕鬆就有多輕鬆。
還有,上一個開學日,他是騎著劉誌軍的二八大杠,拉著一個大行李箱進的學校,現在卻是在很悠閑地走著。
一想到這,他就忍不住考慮:要不要再買台自行車當代步工具?
似乎有這個必要,因為一開學,他的那台大奔就不適合開到學校來了,他確實需要一個不高調得太離譜的代步工具。
走過步行街時,他又發現了不同。
在步行街的兩邊很多吃店的外麵,站滿了長郡的學生,一部分人手裏拿著吃,準備邊吃邊走,還有一部分人手裏拿著錢,正在排隊等著買吃的。
這樣的場景,在湘水一中很難看到。
原因在於,湘水一中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來自農村,家中比較貧困。因此,湘水一中校門口根本就不允許賣吃的,免得學生因為饞嘴而給家裏增添負擔。
這就是生源上的不同所造成的製度和文化上的差異。
吳正覺得,以一中那樣的生源,確實應該采用那樣的製度,那樣可以給鄉下老百姓減輕負擔,好讓窮人家能有勇氣把孩子送進一中以改變命運。
而在長郡這邊,學校風氣明顯要開放、自由得多。
吳正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
相反,長郡以如此自由的風氣,還能在考試、競賽中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明其製度確實很有可取之處。
這一點,從學生們的神情就看得出來。
走在步行街上的這些家夥,並沒有急匆匆,臉上也沒有木然。相反,一個個邊吃邊悠閑地著、走著,時不時還會嬉笑怒罵幾句、打鬧一番。
看來大家並沒有把開學當成壓力和煩惱。
吳正還發現了不同之處。
那就是成雙成對地走向學校的男男女女。
盡管這些成雙成對的學生,並不像社會中熱戀中的男男女女那樣,行為舉止間非常親密,但吳正還是感覺到了相互間的那種曖昧和朦朧的好感。
讓他更為驚訝的是,就算是這些男女走到了校門,也就算是校門口明明站著胡校長以及一部分正在迎新的學校領導,他們也沒有太過於忌諱,隻是把相互間打鬧的行為稍稍收斂了一點點。
看來,這個學校的風氣確實比湘水一中要開放。
“吳正!”
胡校長一見到他,就熱情主動地打了一個招呼。
吳正卻衝他擺了擺手,算是回了個禮,但並沒有走過去客套的意思。
被一堆老師圍著當大熊貓一樣圍觀,並不是一件感覺太好的事。
可他還是免不了被當成大熊貓。
胡校長見他不怎麼理睬,也沒在意,反而跟在場的老師們了一句:“這位就是入學考試的狀元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