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段真摯的愛情放在我麵前,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吳正忍不住想起了這句話。
對於I企業來,企業家和科學家之間的珠聯璧合,其重要意義並不遜色於愛情。
他不知道,在若幹年以後,柳傳誌會不會因為倪光南的離去而後悔莫及。
但他無意去改變這段曆史。
他現在所考慮的是,主動要折翼的倪光南現在就在他麵前,自己要不要抓·住機會,要不要抓·住這個人。
因為知道曆史的走向,吳正十分清楚計算機與通信融合(I)的重要意義。
這是未來I技術最主要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而毫無疑問,在未來的幾年,倪光南就是這一領域的領導者、先驅者。
隻可惜他注定要折翼。
吳正真的心動了。
如果沒有遇到倪光南,他絕不會輕易去涉足這一領域。
因為他知道,這一領域,並不是招幾個技術員就能輕鬆起步的,而聯想在這一領域的起步,是建立在計算機研究生幾十年發展和積累的基礎上。
這些發展和積累,就彙聚到了倪光南身上。
未來的華為,每年一百多億美元的銷售額,並且還在不斷壯大。
這真的不能讓吳正不心動。
錢是次要的,賺再多錢他也花不完。
主要在於一種成就感,在於一個強大的中國夢,在於一個領先於世界的科級夢。
不管怎麼樣,先埋下一顆種子再!
於是,吳正毫不猶豫地拋棄了柳傳誌,把心思放到了倪光南身上。
柳傳誌再牛,他也隻是一位出色的企業家,他的性格,他的行·事方式,他的經營理念……吳正在後世的學習中早已熟知,他並不指望能從柳傳誌身上學到太多東西。
但倪光南不一樣。
他如果抓·住了倪光南,很可能成就中國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段神話。
“老倪,真的很高興能碰上你,我有很多問題想向你請教。”
吳正表麵上把姿態擺得很低,但在稱呼上,卻偷偷地換成了較為平等的稱呼。
他這是有意的。
從“柳倪之爭”他得出了一個結論。
對於倪光南這種情商較低的技術派,要尊重他,但不能失去自我,絕不能連錯誤的都遷就他,而把他神化,更是一種捧殺。
最好能在他所擅長的區域折服他!
因此,他在心翼翼地摸索和倪光南的相處模式。
柳傳誌愣了一下。
吳正現在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不像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更像是一個技術狂人。
不過,對此他是理解的。
曾經有一段時間,他也跟吳正現在這樣,整在跟倪光南探討技術問題。
因此,盡管他也對吳正這位年輕的企業家很感興趣,但並沒有冒然發起話題。
他覺得,應該再多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下吳正,然後再有針對性地跟他來探討。
在企業經營這一塊,柳傳誌也還在摸索之中,他也有著很強的學習欲望。
基於這點考慮,他並沒有去打斷吳正的交流,而是耐心地聽了起來。
“老倪,這次因為一體機的事,我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國自己的計算機技術發展問題。”